今日份读史,对隋唐礼俗又有了新的认识

翱皓聊文学 2025-03-18 15:16:10
我的私人书单 对历史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因为我们始终难以穿越时空去见证历史的发生,而只能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去不断趋近历史的原貌。 📖 这是史学家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对于读者而言,我们比较幸运,我们可以直接从史学家们的成果中去了解历史,不断拼凑历史的全貌。 📖 历史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对历史的研究可以细分成很多的不同的领域和视角。《永念群生:隋唐礼俗与信仰论集》这本书是围绕隋唐的礼俗和信仰展开的,书中既有谈论隋唐时期国家对于宗教仪式的控制,又有诸多与佛教、道教在隋唐社会的发展情况等文章。 📖 隋唐时期的聚众之禁是我们可以了解到彼时国家与宗教仪式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宗教尤其是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宗教信仰与国家统治意志的结合也是本书有所提及的话题。 📖 隋唐时期是在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漫长的内乱而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社会。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显得非常重要,而聚众尤其是借由宗教仪式的聚众就存在有很强的不稳定的因素。因而,隋唐时期国家对于宗教仪式聚众现象是严格管控的,作者在书中引用了诸多史料来说明这一点。 📖 虽然从国家层面对宗教性聚众进行了诸多限制,但这并不能代表隋唐时期的统治者对于宗教所持的态度。事实上,隋文帝、唐太宗这两位皇帝就是深受佛教影响的,这体现在他们对于“京观”的看法之上。 📖 “京观”这一现场古已有之,是一种对战场上敌军尸骸的处理方式。“积尸封土其上”是谓“京观”,这种方式有宣扬军工、威慑敌军的政治意义也有厌胜的意味在内。隋文帝时期就下诏:“鲸鲵之观,化为微妙之台;龙蛇之野,永作颇梨之境”,化“京观”为佛寺,从威慑敌军到超度敌军的转变。 📖 唐太宗在隋文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设置了普济寺等七寺用于超度亡魂还下诏废毁全国“京观”。唐太宗此举有其树立仁德之君形象的政治意义也有其深受佛教普渡思想的原因。这也是中古时期佛教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一个例证。 📖 书中还论及了金仙、玉真两位唐朝公主入道的相关内容以及杨贵妃与安禄山“三日洗儿”仪式的解读等文章,这些文章使我们对隋唐时期的礼俗有了更多的认识。

0 阅读:1
翱皓聊文学

翱皓聊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