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比赛过程中打断、不严肃是哪里出问题

妙墨妈蒙氏育 2024-12-24 01:32:21
“孩子对抗赛中聊天,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 昨天下午看女儿参加队内击剑对抗赛, 她的对手是个活泼的小姑娘。 比赛一开始,我就注意到这个孩子有点特别—— 每一回合结束,她都会跑去找教练“聊天”。 一会儿说:“我手疼。” 一会儿说:“她戳着我了。” 又过一会儿,突然问:“教练,这应该是几步?” (明明这些问题对战前理论课都讲过了!) 更有意思的是,比赛打到后面, 她开始每一回合都停下来问教练:“还有多久?结束了吗?”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开始思考:这背后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西方教育的问题? 纯粹是对于行为背后的东西好奇。 当时我就忍不住想: 这个孩子行为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她是输不起吗? • 还是喜欢表达? • 还是对规则不理解,甚至不太认真? • 又或者,她是想要更多的关注? 联想到现在很多家庭提倡的“鼓励式教育”, 这种行为是不是跟家庭教育或者文化氛围有关? 鼓励教育会不会有反作用? 西方的鼓励教育,非常强调孩子的情绪表达, “有问题就要说”,“不舒服就要提出来”。 这当然是好的, 但如果过于强调情绪,忽略了规则和坚持(最难把控好的其实是这个“度”), 会不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更倾向于“寻找退路”? 比如,比赛中的孩子可能不是“输不起”, 而是习惯性通过表达情绪来逃避压力: • 她手疼了,教练就会注意她; • 她问问题了,大人就会觉得她需要帮助; • 她问“还有多久”,可能就是在试探“我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规则和坚持,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不是在批评这位小朋友,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 试图通过情绪和表达去寻找“捷径”。 但让我更感兴趣的是: 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找到情绪和规则之间的平衡? •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同时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 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是“找出口”,而是“想办法”。 比赛时,情绪表达固然重要, 但规则意识和坚持同样是孩子成长中必须学习的东西。 这件事情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不是“非黑即白”。 鼓励是好的,但如果一味关注情绪,忽略规则, 孩子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一些重要的能力—— 比如,面对困难的韧性,和承担责任的勇气。 所以,是孩子的问题吗?还是教育的问题? 可能两者都有。 作为家长,我在想能从中学到什么? 你觉得呢?

0 阅读:7
妙墨妈蒙氏育

妙墨妈蒙氏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