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朱德从北京出发前往陕西、四川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想要了解一下当地的民生状况。众所周知,朱德的故乡在四川,但是他回到了故乡过后并没有认出自家的家门,而且由于穿着朴素还被自己的堂弟嘲笑了一番。 朱德是1909年离开四川的,算起来此刻他已经有51年都没有回到家看看家里的亲人了,在这期间他也曾回到过四川,但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争年代,身负重任的朱德尽管来到了离家很近的地方,他也不能出于私心回家看看,而是将自己的全部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由此可以看出朱德确实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伟人。 这一次来到四川,他仍然不是回来看家人的,因为1960年的中国处于困难时期,百姓们日子过得不好,而他作为总理需要到各个省份去视察百姓们的生活状况,四川也是其中之一,当时已经74岁的朱德毅然决然地奔赴到这些地方来听取民众们的意见,希望能为百姓们谋福利。 1960年3月8日,朱德带着夫人康克清坐飞机从重庆赶往了南充,与之同行的还有当时的四川省委书记等相关人员,那时候的山间不像现在一样都是水泥路,路面上颠簸不堪,但是朱总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这是他的家乡,能够走在家乡的道路上,他感受到的更多是愉悦。 朱德的老家就住在南充的仪陇县,那里十分偏僻,因为不想兴师动众,朱老总并没有在到达之前通知仪陇政府的工作人员,所以等一行人赶到目的地了过后已经是傍晚时分了,那些政府人员并不知情,自然也就没有为他准备歇息的地方,所以只能在当地的马鞍中学腾出了一间房间来让朱德住下。 安顿下来过后,朱德多次在学校里面走动,与学校里这些祖国的希望待在一起,朱总理感觉惬意极了,总是问学生的零花钱多少,能不能吃饱饭,还时不时的叮嘱随行人员一定要给学校里面的孩子们改善伙食。 朱总理年龄大了,又奔波了将近一天,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想要为他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但是这样的想法被朱总理拒绝了,其实他在来四川的时候就和随行人员商量好了,不要限制他的行动,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也不要阻止他见什么人,与人说什么话;不要太过于铺张,一切从简,吃什么饭菜都由他自己决定。 所以朱德决定将回到家乡后的第一顿饭都换成了素菜,满桌都是青菜,政府人员觉得这实在是委屈了朱老总,不过朱老总觉得能在自己的家乡吃上这些菜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奢求什么大鱼大肉呢?桌上有些生红薯,朱总理想都没想就拿起来吃,旁边的人害怕吃了不削皮的红薯容易闹肚子,朱老总并不在意,说之前打战的时候就是这么吃的,还不是扛过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朱老总就起来了,实际上这几十年他都没有睡过懒觉,随行人员让朱老总趁着这个时间可以回家看看自己的家人,但是朱总理并没有同意,坚持要先去看看贫穷的农民,还要看看这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不过老人的身体不太好,朱老总就决定亲自前往老人的家里进行看望,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劝说他不要去,毕竟山路崎岖,而且朱老总的年纪大了,难免出状况,可朱老总坚持要亲自前去,表示自己的年纪比那位老人小,怎么有不去的道理呢? 朱总理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老师叫做习聘三,正是这位席老师的教导才让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所以此次回到家乡,他一定要亲自见一下去一下席老师的家,翻过山丘,走过崎岖的小路,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席老师的家中,原来在多年之前席老师已经去世,他的后人们以为朱总理是来参观的,还热情地介绍这里曾经是朱德总理读书的地方。 午饭过后,朱总理终于回到了51年都没有回过的家,他的亲人们还住在这里,从村民口中得知朱德回家了,这才惊喜地出来迎接,朱老总的堂弟出来看到朱德过后竟然认不出这个几十年没有见的堂兄,堂弟紧紧地抓住朱德的手,亲切的呼唤他的本名“代珍”,两兄弟激动地都掉下了眼泪。堂弟从上到下打量了一下朱老总,“亏你还是国家的老总,身上穿的黄色军大衣老旧不堪,脚上的皮鞋竟然还是补过的,这还没有我们镇上的干部穿得好呢!” 但是朱老总并不在意,他说:“如今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我们能吃饱穿暖就好了,哪里还顾得上那些吃穿用度呢,百姓们能过得好就行了,我朱德不求衣锦还乡,但求国富民强。” 朱老总的一生总是伴随着坎坷,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且在新中国成立过后仍然在为中国做贡献,即使已经74岁高龄,他还是奔波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并且平时生活非常简朴,这样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敬佩。
1960年2月,朱德从北京出发前往陕西、四川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想要了解一下当地的
廖化聊历史
2024-11-20 22:09: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