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公元1032年,大家都知道宋仁宗赵祯不是刘娥的亲生儿子,而是宫女李氏的

廖化聊历史 2024-11-20 22:09:08

故事发生在公元1032年,大家都知道宋仁宗赵祯不是刘娥的亲生儿子,而是宫女李氏的儿子,在知道自己的母亲死于非命过后,宋仁宗怒气冲冲地来到了刘娥的住处,不过看到刘娥过后,他还是怂了,他对刘娥说:“母后,我听说我的生母李氏死于非命,而你后来又草草地将她安葬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刘娥听完过后,知道事情已经瞒不住了,所以干脆就把宋仁宗带到了李氏的墓穴当中来。   来到这里过后,宋仁宗发现李氏的安葬方式并不是他所听说的那样不堪,只见李氏被泡在水银之中,身穿皇后朝服,假如她此刻睁开眼睛,绝对看不出是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宋仁宗看了过后非常高兴,而看向刘娥的时候,他又觉得非常愧疚,不过刘娥不会跟他计较,所以母子俩又和好如初了。   李氏出身低微,在她死了过后刘娥并不想以这样华丽的方式安葬她的,毕竟她在生前最高的位份不过是李宸妃,所以她就像安葬普通嫔妃那样将李氏给安葬了,但就在她快要下定决心的时候,宰相吕夷简突然进宫来拜见,问:“太后,你确定你要这样做吗?”   刘娥听了过后觉得很是不满,破口大骂:“怎么!吕宰相,就连这个宫里的事情你也要管了吗?”   此刻吕夷简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太后啊,您难道不考虑和陛下之间的母子情分了吗?”   意思就是如果将来这件事情被宋仁宗听了去,那么母子之间的感情必定会因此而恶化,甚至会牵扯到刘氏一族。   其实吕夷简所说的话正戳中了刘娥的心思,宋仁宗是皇帝,尽管对外宣称两人是母子关系,可谁都知道两人并没有半点血缘,如果宋仁宗有一天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很有可能就会和她撕破脸皮,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刘娥赶紧下令让人用皇后的礼节将刘娥给安葬了。事后宋仁宗知道了自己生母的事,不过当他得知自己的母亲已经善终过后,他和刘娥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   在刘娥的眼里,这次吕夷简算是帮了她大忙,所以就越来越能得到她的器重,不过在历史上,有人说吕夷简是忠臣,也有人说他是小人,但无论什么样的评论,他都能明哲保身,守护自己的利益。   而且吕夷简这个人在朝廷中有许多的威望,再加上总是为皇帝和太后提出适宜的计策,所以备受宠爱,一方面他有很高的才能,可以更好地辅佐君王,另一方面则是在于他懂得隐藏锋芒,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   有一次宋仁宗派兵打仗,结果带领军队的大将死了,朝中的大臣们都对此伤心不已,大多数认为大将身亡就是因为派遣了监军牵制了将军,所以大臣们纷纷提议让宋仁宗罢免这些监军。   因为吕夷简是宰相,所以宋仁宗也问了问他的意见,吕夷简并不会直接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毕竟之前就有人造谣自己受贿,为了不落人口实,他决定要好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免得又让人抓住把柄。   他回答说:“臣认为不用罢免监军,只不过需要派遣有能力的监军就好了。”   宋仁宗又问他应该选择怎样的人才算合适呢?   吕夷简回答说:“臣本来就是有罪的人,所以平时很少和宦官来往,我怎么能知道他们有没有能力呢?倘若陛下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就可以让都知和押班来选择监军,假如他们选出来的人优秀,就奖赏他们,但如果选出来的人都不能担任监军一职,那就惩罚他们。”   宋仁宗觉得他的提议很好,所以立马叫来了都知和押班,他们都觉得应该罢免监军。在这件事情上,吕夷简本可以明确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为了不受牵连和落人口实,他选择置身事外,只给对方提出意见。就拿监军这件事来说,假如罢免监军的不是别人,而且吕夷简,那么之后除了任何事情都会牵连到他,所以他也是会非常苦恼的。   当时吕夷简和李迪同为宋朝的宰相,但平时关系不是很好,吕夷简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就处处排挤李迪,不过李迪的儿子非常优秀,处处为他出谋划策,于是吕夷简只能向宋仁宗提了建议:“李迪的儿子非常优秀,刚好两浙提刑位置空着,我看李迪的儿子特别适合这个职位啊!”   由于这个官职很高,李迪非常高兴自己的儿子能得到这个职位,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吕夷简的阴谋。李迪的儿子走了过后,李迪身边没有了得力的人,而且年老健忘,很多事情都处理不好,此刻吕夷简就渐渐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成功将李迪挤下去了,此刻李迪才明白,原来吕夷简这样做就是为了将自己逼下宰相之位。   这个故事是我在《智囊全集》看到的,正是因为吕夷简知道自己身居高位而不能滥用权力,也不能落人口实,所以常常不会崭露头角,对他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   《智囊全集》是明朝鬼才冯梦龙所著,里面涵盖了许多历史故事,每个历史故事里面都有一定的道理,透露出一定的智慧,会对今天的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本书里不仅仅是历史故事,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如果你也想了解,可以点击链接购买哦!

0 阅读:0
廖化聊历史

廖化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