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本:怎么能这样写自己的父亲😱😱
雅琴评文学
2024-10-02 12:12:13
_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
—萧红《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
📔书籍:《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作者:史铁生 老舍 萧红等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清单R]这是一套散文集。正式开始笔记之前我说三句话:第一,类似于这样的散文集,莫说一天,给我三个小时就够了,一本看完;第二,这一套书的书名设计的还挺好,起码我被吸引了,不过相比《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还是稍逊一筹;第三,就萧红前辈写的《永远的憧憬和追求》中的“父亲”这个角色,我非常赞同。因为,不是每一个会描述世界的人的父亲都是善良之辈!
.
[清单R]仅仅是我一家之言,我愿意挑出如下几篇作为分享:
.
[一R]萧红的《永远的憧憬和追求》,除了开头那句话,她接着写到:“九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往下流着。”——我们且不说女儿,被歧视,且说子女吧,骨肉,还有尊父呢~
.
接着,萧有写到:“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是啊,常辈长跟我们说“长大就好了”,等到自己长大了,才知道那种好也许就是有责任感了,能承担了,可以跟下一辈人说“长大就好了”。
.
[二R]汪曾祺的《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斯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沈从文先生只是将那些无穷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来后塑造给别人看。
.
“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除了一般的四部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译本,社会学、人类学、黑格尔的《小逻辑》……兼收并蓄,五花八门。”——广读书给我们作了典范。
.
[三R]梁实秋的《寂寞》,“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他后面有写到了寂寞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写到了喧嚣。实实在在的好文章。
.
[四R]老舍的《闹市闲民》,“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这是怎样的人生啊?这是何等的恬淡无欲?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