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位嘴唇、脸庞紫得发黑,头发全白、牙齿掉光,瘦到脱相的老人,在上海监狱中蜷缩成一团,等待出狱。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个人,曾经拥有万贯家财,在上海叱咤风云、一呼百应! 1962年,上海提篮桥监狱里,一个嘴唇脸庞紫得发黑、头发全白、牙齿掉光的老人,瘦得不成人形,蜷缩着等出狱。谁能想到,这家伙曾是上海滩的顶尖人物,家财万贯,一声令下无数人点头哈腰?从豪门少爷到阶下囚,他到底经历了啥? 邵洵美,1906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牛气冲天的家族。祖父邵友濂是晚清大官,干过湖南巡抚、台湾巡抚,外祖父盛宣怀更是洋务运动的大佬,搞过轮船招商局,名头响当当。家里七亩大宅,四幢洋房,雕梁画栋,小时候他就是个锦衣玉食的少爷。少年时进了圣约翰中学,全英文教学,成绩拔尖。16岁那年,他因为交际花白莲的事儿被牵连进谋杀案,蹲了三个月牢,早早看透了人情冷暖。后来转到南洋路矿学校,1923年毕业,同年跑去英国剑桥大学,先学经济,后改英国文学,受浪漫主义熏陶。1927年回国,跟表姐盛佩玉结婚,取名“洵美”,挺浪漫。 1928年,他在上海开了金屋书店,弄了个《金屋月刊》,一头扎进文学圈。他对书要求高,纸张封面都亲自挑,每本都像艺术品。1932年,他在杨树浦路砸五万美元建了个时代印刷厂,设备先进,在上海数一数二。他还编了《新月》《诗刊》《论语》等杂志,捧红了徐志摩、闻一多这帮诗人。他的诗集《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恶》写得唯美又洋气,妥妥的都市派诗人。那会儿他开着福特车在霞飞路晃悠,包电影院跟朋友看片儿,日子过得不要太潇洒。 可好景不长,1949年春,局势变了。胡适跑来劝他去台湾,他没走,说家里人都在上海。后来夏衍找上门,看中他那台进口印刷机。这机器是抗战时他拼了命保下来的,宝贝得不行,可新政府要用,他一夜没睡,最后还是让人送走了。卖机器的五万块成了他最后的家底,他拿来扩建书店,收了不少古书。可没多久,书店被扣上“宣扬旧文化”的帽子,关门大吉。他试着做别的生意,可不懂行情,很快就赔了个精光。即便这样,他还是大方,朋友有难从不推辞,甚至卖了珍藏的寿山石印章给陆小曼凑生日钱。 1958年,他因为联系美国老朋友项美丽被抓,罪名“历史反革命”。在提篮桥监狱关了四年,身体被整垮了。1962年4月,他出狱时已经瘦得只剩骨头架子,住进儿子弄堂里10平米的小屋。家产早被抄没,靠儿子那点工资过活。肺病让他脸紫得吓人,牙齿全掉,吃饭都费劲。他从不说狱里的事儿,只轻描淡写提一句“他们放了我”。为了活下去,他开始卖家传的手稿和日记,拿到旧货市场换点钱,回来时脚步沉得像灌了铅。 晚年他也没闲着,集邮、书法、篆刻这些老爱好还留着,桌上摆着字帖,手抖着写字。好朋友施蛰存每月给50块,日子稍微好过点。1968年初,病得更重,他住院时听说好友王科一自杀,盯着天花板半天没吭声,最后决定回家。出院后他用鸦片精止痛,儿子劝不住,他只说“就三天”。三天后,1968年5月5日,他胃出血去世,61岁。1985年才平反。 邵洵美这辈子,从大富大贵到穷困潦倒,太戏剧化了。他年轻时多风光啊,豪宅名车,文学圈里也混得风生水起。可到了晚年,监狱一蹲,病痛一折腾,什么都没了。时代变迁,个人再牛也扛不住。他出狱那年,瘦成那样,谁还能认出他曾经是上海滩的大人物?想想他蹲在牢里等出狱的样子,再想想他当年开着车满街跑的派头,真是天上地下。 他这人也有意思,落魄了还硬撑着不肯低头。卖手稿时眼神还带着倔劲儿,说还有诗没写完,可惜没机会了。他的遭遇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那年头多少人被卷进历史的浪里,起起伏伏不由自己。他没干啥大坏事,就是赶上了趟浑水,硬生生从云端摔到泥里。 邵洵美从上海滩大佬混成监狱里的糟老头,够唏嘘吧?财富名声转眼就没,历史这东西真会玩人。你觉得他这辈子是命不好,还是时代太狠?留言聊聊你的想法呗。
一位红军军长在1930年上任途中被敌人抓住。谁知?还没有动刑,他开口就说:“我是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