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说,我有2个女儿,一个是窦靖童,一个是李嫣,坐飞机的时候我给窦靖童买经济舱,给李嫣头等舱,不是因为窦靖童不是我的亲生的,而是因为童童小时候念的都是国际学校,我想让她接地气点,体验普通人的生活。童童那时候住的房子,窗外就是泳池,司机接送上下学,吃饭都有人把菜单递到手里。我不是说这种生活不好,但总觉得她得知道,世界不是只有这种样子。普通人的日子,挤地铁、排队买奶茶、为了一张演唱会票攒仨月零花钱,这些她也得尝尝。 为了让童童转到北京四中,我真是跑断了腿。第一次去学校,门卫看我一眼,递过来一张访客登记表,我填了半天,人家直接说名额满了,建议我去别的学校看看。我不死心,第二次去,听说校长在开会,我就在走廊的长椅上等,从上午十点等到下午快一点,腿都坐麻了,校长还是没露面。旁边有个老师路过,瞅了我一眼,估计以为我是来推销教材的。那天回去,王菲看我垂头丧气的,泡了杯茶递过来,说:要不咱换个学校试试?四中也不是非去不可。我没吭声,心里就一个念头:四中的那种氛围,踏实、不浮夸,特别适合童童。 第三次去,我带上了童童的成绩单和一堆获奖证书,钢琴比赛的、绘画比赛的,甚至还有个学校义卖活动的最佳志愿者奖。我跟教务主任聊了快一个小时,舌头都磨干了,人家还是那句老话:国际学校转来的孩子,需要适应期,课程衔接不上。我一听这话,差点没憋住火,啥叫衔接不上?童童的成绩单上,数学和英语全是A+,她要是衔接不上,那你们学校还能有谁行?但我还是忍住了,笑着说会再准备准备。回去的路上,我在车里抽了半包烟,窗户开到最大,风吹得脸生疼。 那段时间,我晚上睡不着,翻来覆去想这事。王菲有天半夜看我在阳台站着,裹着毯子过来,叹了口气说:你这倔劲儿,童童以后肯定随你。她劝我别太逼自己,实在不行就找别的路子,比如私立学校,或者干脆让童童继续念国际学校。我没接话,心里还是放不下四中。那学校操场边上有个老旧的篮球架,上面挂着学生们写的标语:今天多学一点,明天少后悔一点。我每次路过都觉得,这地方有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第四次,我直接带着童童去了。没预约,没通知,就是早上七点半,趁着学校刚开门,带着她直奔校长办公室。童童穿了件白色T恤,背着个帆布书包,头发扎得有点乱。我在门外等着,她自己进去跟校长聊了半个小时。出来时,她低着头,踢了踢地上的小石子,说:爸,校长说让我下周来考试。我一听,差点没蹦起来。后来才知道,童童在里面没提自己会弹钢琴、画画多好,也没说家里啥背景,就老老实实讲了她在国际学校的课程,哪些喜欢,哪些觉得太简单,还说她特别想试试四中的数学竞赛班。校长估计被这小姑娘的真诚打动了,当场拍板:这孩子我们要了。 童童转学后,第一学期确实有点不适应。国际学校的课,老师讲得花里胡哨,作业都是小组讨论,PPT做得跟广告片似的。四中的课就硬核多了,数学老师一节课能写满三黑板公式,英语课直接让背莎士比亚原文。童童有次回家,趴在桌上跟我抱怨:爸,我今天做题错了一半,老师还让我课后去办公室重做。我听着有点心疼,但嘴上还是说:错就错呗,下次做对不就行了。其实我偷偷给班主任打了个电话,确认她是不是真跟不上。班主任倒挺淡定,说童童脑子快,就是有点浮,得沉下来。 慢慢的,童童开始找到感觉。她开始跟同学一起挤公交,学会了用零花钱买烧烤,晚上复习到十一点,桌上的台灯嗡嗡响。有次我去接她放学,看她和俩同学在校门口吃烤冷面,笑得前仰后合,手上还沾着酱。我站在路边看了半天,觉得这画面比她以前在国际学校门口等司机来接,强了十倍。 现在童童已经完全融入四中了,成绩不拔尖,但也不拖后腿。她还加入了学校的辩论社,第一次比赛输得稀里哗啦,回来跟我讲了半个小时对方怎么逻辑碾压她。我听着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觉得这孩子真长大了。反倒是李嫣,年纪还小,我没急着让她吃苦。头等舱的座椅软,餐盘里的牛排切得整整齐齐,她喜欢就好。等她再大点,我可能也会让她试试经济舱的滋味,不是为了省钱,就是想让她知道,生活有好几种味道,酸甜苦辣都得尝一口。 回头想想,为了童童转学,我跑了四趟学校,磨破了嘴皮子,甚至还在校长办公室外站得腿发酸。那会儿觉得自己跟个愣头青似的,非要撞南墙。可现在看,所有的坚持都值了。童童在四中学会的不只是课本上的公式,还有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在失败后爬起来。那天她从辩论赛回来,嘴里嚷着下次要复仇,我偷偷笑了,心想这姑娘以后肯定比我还能折腾。 父母的坚持,有时候真能给孩子打开一扇门。不是说四中就是最好的学校,也不是说国际学校不好,就是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得让他们自己走几步,摔几跤,路边的小摊吃碗杂酱面,也能笑得比吃米其林还开心!
没想到李亚鹏这么落魄了,由于经济不好,大平层都住不起了,搬到小房子里去了。李
【4评论】【10点赞】
我行故我在
窦是他生的女儿吗?不是那个唱歌窦什么的吗?
波神智源
窦靖童是窦唯跟王菲生的,啥时候变成李亚鹏的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