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21岁的女知青廖晓东,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老光棍。没有想到婚后的老光棍彻底的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就算这样,女知青也不打算离开。
在时代背景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城市中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分子选择下乡插队建设农村。
“爸妈,我想下乡建设农村去。”廖晓东此时刚高中毕业。
怀着一腔热血想要奔赴祖国最需要自己的地方。
“孩子,那乡下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听爸妈的话好好的留在城里。”
说话的是廖晓东的养父母。
廖晓东从小就因为战争失去了自己父母。
父母将年幼的廖晓东托付给自己的战友。
只因战友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廖晓东虽然小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但是养父母却是实实在在的把廖晓东捧在了手心上。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了廖晓东最好的。
廖晓东也没有让自己的养父母失望,学习成绩在学校每次都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在养父母的眼里看来廖晓东的未来一片光明。
此时廖晓东主动提出下乡插队着实把养父母气的不轻。
但是此时的廖晓东已经下定决心,养父母苦口婆劝说也没有起到一点的效果。
于是只能答应廖晓东的请求。
廖晓东背着养父母精心准备的包裹踏上了下乡之路。
在廖晓东一路期待之下来到了一个叫三官庙的村子。
刚到村子的廖晓东看着村里的贫穷落后,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好好努力建设农村的想法。
很快在村里公社人员的安排下,廖晓东一行人就被安顿好了住处。
整理归纳好的廖晓东带着一路奔破的疲倦很快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廖晓东就被安排去和村民一起种豆子。
被养父母呵护长大下的廖晓东哪里干过这样劳累的活。
种豆子需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水,这可把廖晓东累的够呛。
但是在内心信念的支撑下还是坚持了一天又一天。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在某然的一天廖晓东被安排到花石子大队参观学习。
在这次的参观学习中,廖晓东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走向男子卢照东。
卢照东给廖晓东的初印象那是非常的好,此人是民兵连长。
下地干活非常积极,动作十分利落,勤劳能干。
可惜的是家里实在太贫穷了,经常吃了下顿没上顿。
这可让廖晓东激发了心底的保护欲,廖晓东认为自己下乡就是为了帮助农民。
卢照东孤苦伶仃,如果自己可以跟他结婚,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身边的一起下乡的朋友在知道廖晓东这个荒唐的想法之后,暴跳如雷。
直呼,廖晓东发疯了,难不成还想一辈子待在农村不成!
很快廖晓东就写信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远在青岛的养父母。
养父母在回信中表示,绝不接受,但是廖晓东已经不管不顾。
不管养父母如何劝导威胁,不管身边的朋友如何拼命阻止。
人各有命,终究廖晓东还是嫁给了卢照东。
廖晓东没有想到,婚后的卢照东彻底的暴露最真实的自己。
卢照东当起了甩手掌柜。
家里的家务事一下子全部堆积到了廖晓东的身上。
卢照东只要自己的心情不好便随意地动手打骂廖晓东。
婚后不久,廖晓东就怀孕了。
卢照东连怀孕的廖晓东都丝毫的不顾及,还是依旧我行我素。
昔日的好友在得知廖晓东的处境后,马不停蹄地找到廖晓东进行劝说。
以为吃了苦头的廖晓东会马上抽身离开。
没有想到廖晓东还是坚信自己可以改变丈夫的想法。
朋友见状也是彻底的死心,从此没有再劝说过廖晓东。
眼瞅着一年又一年多过去,村里的孩子们还是不能接受教育,这让廖晓东心急如焚。
操持之下,廖晓东为村里的孩子们创办了一所学校。
这下,廖晓东更忙了,每天学校家里两头跑,引起了丈夫的强烈不满。
已经养成习惯的卢照东想都不想的给了廖晓东一巴掌。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廖晓东因为平日里营养不良,加上过度操劳,不行患上疾病。
没过几个星期,廖晓东的病情已经得不到控制,彻底发作。
就这样,廖晓东永远的留在了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