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中国鲜花后,意总理在华露真面目,给欧盟致信函,开启内斗

国际风云观察哨 2025-05-09 11:24:29

2024年7月,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到中国访问,拿到了鲜花和合作协议,顺手还给欧盟写了封信,搞得欧盟内部有点乱。 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意大利想找经济出路,又跟欧盟有点别扭的故事。

梅洛尼1977年生在罗马,2022年当上意大利总理,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个女总理。她领导的意大利兄弟党是个右翼党,讲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 她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母亲一个人拉扯她和姐姐长大。她15岁就混政治圈,从一个新法西斯背景的小组织开始干起,后来一步步爬到国家联盟的青年头头。 2006年29岁就当上议员,2008年还给贝卢斯科尼政府当过青年部长,算得上年轻有为。

2012年她自己搞了个意大利兄弟党,2014年当主席,硬是把这小党带成意大利政坛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她政治上挺硬核,反全球化,反移民,还觉得欧盟管得太多,削了意大利的主权。 她是个天主教徒,喜欢托尔金的小说,私生活也挺受关注——跟记者生了个女儿,后来分了。2022年她靠“我是女人,我是母亲,我是意大利人,我是基督徒”这个口号火了,带着党赢了大选。 2022年10月,梅洛尼上任伊始,立即释放出强烈的右派执政信号。

其中,对高失业率问题的处理尤为引人注目。她在内阁首次例会上指出:“工作不是惩罚,而是尊严的来源。”并进一步阐述福利制度“会逐渐侵蚀社会的责任意识”。 2023年,梅洛尼政府取消了多项原先为南部地区青年提供的无条件失业津贴,并提出一项备受争议的改革议案,试图将大部分救助资金转为“与劳动挂钩的再就业基金”。 她在议会发言中直言:“我们不能让大学毕业生等待理想职位太久,意大利人需要明白,每一份工作都是迈向社会责任的第一步。”

除就业问题外,梅洛尼的另一项主张也持续引发争议,即优先保障“核心家庭”的社会地位。 在2024年国家预算案中,她主导推动将育儿津贴集中发放至合法婚姻家庭,并削减对单亲家庭和外来移民的普惠福利。

这一政策引起意大利社会组织及国际人权团体的批评,而她在回应中强调:“国家的根基是家庭,而不是利益分配表。” 此类立场也为她赢得了“福利沙利文主义者”的绰号。法国、德国及北欧诸国多次在欧洲理事会上对其政策表示“无法共识”,在多项社会一体化议案上,意大利也频频投出弃权票或否决票。

意大利是欧盟创始国之一,出力不少,但这几年经济拉胯,债务占GDP140%,日子不好过。 2019年,冯德莱恩首次出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之际,曾被视为折衷各方的技术型候选人,出身德国政坛的她,担任过联邦国防部长,并在默克尔政府中展现出强硬与稳定的风格。 她就任不久,即着手制定欧盟经济复苏和气候中和的长期目标《欧洲绿色协议》,并在COVID-19疫情后主导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显示出较强的宏观协调力。

然而,冯德莱恩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倾向性逐渐显现。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她迅速与美国白宫对口合作,提出对俄能源与金融的多轮制裁。 2022年,她亲赴华盛顿与拜登政府磋商“跨大西洋技术理事会”议题,推动数字供应链、5G设备安全、人工智能监管等领域对接,被外媒评价为“布鲁塞尔有史以来最亲美的欧盟主席”。 2023年,冯德莱恩支持加强与北约协调机制,将部分防务议题交由北约主导。

这引发部分中立成员国代表不满,尤其是奥地利与塞浦路斯代表,曾在闭门会议中质疑“欧盟自主防务议程正逐步被架空”。 2024年选举之后的现实,冯德莱恩第一份施政报告即针对欧盟27个成员国的法治状况进行评估。 报告中,意大利被点名批评,尤其针对即将进行的司法改革。布鲁塞尔法治事务专员指责意大利右翼政府计划赋予总理对司法任命更大控制权,可能损害三权分立。

据意大利媒体《晚邮报》披露,这份报告的内部草稿中,原本用词更为严厉,称“改革可能构成对司法独立性的实质性威胁”,后在德国与法国的建议下略作修改,但批评态度未变。 梅洛尼直接向冯德莱恩寄出一封措辞强烈的正式抗议信,逐条反驳报告内容,并质疑报告“带有偏见地解读意大利正在进行的结构改革”。

冯德莱恩在回应中不予妥协,她表示:“欧洲委员会必须确保法治是统一标准,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我不会容忍任何成员国违背欧洲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此言被意大利媒体解读为“政治封杀的信号”。

2024年7月,梅洛尼去了中国一趟。 不同于以往欧盟成员国高层的常规性访问,此次访问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一次“信号性的调整”,其背后不仅涉及双边经济合作的现实需求,也隐含着意大利对欧盟内部权力结构不平衡的不满情绪。 2019年,当意大利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的G7国家时,就曾遭遇来自英、美、德等盟友的强烈反对。美媒甚至以“特洛伊木马”形容意大利,称其可能成为中国在欧盟内部的“监听器”。

梅洛尼上任后意大利退出了“一带一路”,退出“一带一路”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梅洛尼政府试图“洗清嫌疑”的政治操作。 现实却不如预期。退出倡议之后,美西方并未给予意大利任何实质性好处。意大利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意大利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144%,仅次于经历过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约165%)。

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数据,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意大利经济连续三个财年未能实现实质性增长,能源价格上涨与通胀飙升更使低收入群体面临基本生活保障的困难。 中欧班列近年来运行稳定,贯穿中国、西伯利亚、中东欧及意大利的多条线路使得意方港口,尤其是的里雅斯特港与热那亚港,逐渐转变为欧亚物流枢纽。 2021年至2023年间,中国经由中欧班列进入意大利的货运量同比增长超过32%,使沿线国家波兰、白俄罗斯与意大利尝到了“贸易红利”。

梅洛尼此次访华前不久,德国总理朔尔茨也于4月访问中国,并达成电器、农业、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德国此次外交动作引发意大利国内部分制造业企业的关注。 意大利工业联合会曾在一份内部简报中指出:“德国在技术标准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其对华策略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梅洛尼想借中国这股东风,给意大利经济找条路。

梅洛尼访华期间,中方对其给予高规格接待。双方不仅就双边经贸议题进行深入沟通,还签署了为期三年的《中意合作行动计划》,涵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交通物流等领域。 梅洛尼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谈中表示:“意大利愿积极参与全球南方国家倡议,也期待两国汽车制造商展开更紧密的合作。” 这一合作计划被视作意大利在外交平衡中的一次“实用主义转身”。面对欧盟内部日益复杂的博弈格局和自身经济的现实压力,意大利不得不在“大西洋路线”之外,再次向东方投去目光。

0 阅读:123

猜你喜欢

国际风云观察哨

国际风云观察哨

设立国际风云观察哨,为您实时监测全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