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徐茂公带孙子山上打猎,趁孙子进入密林深处时,他命人放火。众人惊呼:“您的孙子还在里面!”可他却转身离开了,没想到,晚上孙子满身血污平安回到家,徐茂公大哭:“天要亡我徐家啊”! 徐茂公,本名徐世勣,是唐朝早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的家族出自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参加了瓦岗军,随后归附李密,参与了众多战役和政治变革。徐茂公凭借其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重要职位,获封英国公。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时期,他深受皇室信任,屡次平定边疆,是开疆拓土的关键人物。 秋风瑟瑟,天色已晚。徐茂公率领着孙子李敬业及一队随从进入了茂密的树林。森林里的树叶已开始泛黄,地上覆盖着厚厚的落叶,秋日的萧索与沉静弥漫在空气中。徐茂公表面上是为了狩猎,其实心中早有了另一番计划。 随行的猎人们手持火把,照亮了曲折蜿蜒的林间小道。李敬业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马蹄踏在落叶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狩猎的渴望,毫无察觉即将降临的灾难。 徐茂公用眼神示意随从,两人悄悄离开队伍,躲到了一处隐蔽的地方。他们手中的火把在夜风中摇曳,火苗映红了他们决绝的面庞。随从迅速点燃了周围的枯枝,顷刻间,火势便开始肆虐。 李敬业深入密林之中,突然闻到了烟味。他回头望向来路,只见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惊恐之下,他立刻调转马头,试图找到一条逃生之路。但火势蔓延之快超乎想象,四周的树木如火山爆发般猛烈燃烧。 猛烈的火势将周围的空气燃烧得发热,李敬业感到一阵强烈的窒息。马儿受到惊吓,不断地踢踏,发出惊恐的嘶鸣。李敬业努力稳住马匹,四处寻找躲避火势的方法。在绝望中,他注意到一块较低的地势,那里的树木较少,火势尚未完全蔓延到。 他快速引导马匹冲向那个方向,火光在他身后追逐,烟雾和灼热的空气几乎要将他吞噬。到达相对安全的地点后,李敬业下马,迅速判断形势。他看到一块大石旁边有一个小洞,便毅然决然地杀了马,利用马匹的尸体遮挡火势,自己则钻进了马腹。 火势继续肆虐,李敬业躲在马腹中,靠着马的血液和尸体保持湿润,这一决定竟奇迹般地让他在火海中暂时安全。外面的火焰咆哮如雷,但李敬业依旧保持冷静,等待着火势的消退。 终于,火焰开始慢慢减弱,周围的空气还带着灼热的余温。李敬业从马腹中艰难地爬出,他的动作颤抖而缓慢,每一个肌肉都在痛苦中呻吟。夜色中,四周已是一片焦土,被火舌吞噬后的树木如同黑色的鬼魅林立,映衬着他那因烟熏火燎而显得极为狼狈的身影。他全身是血,血迹斑斑的皮肤在夜风中略感刺骨的寒冷,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眼中闪烁的生存之光。他独自一人步行回家,身后留下一条曲折而漫长的血迹,如同一行行绝望的诗句刻画在黑暗的画布上。 家族的老宅在夜幕中显得格外沉默。当李敬业浑身是血地推开大门,踏入这个曾经笑声满载的家时,一股腥风血雨的预感已经悄然弥漫。徐茂公正在家中焦急地来回踱步,等待着不知生死的孙子的消息。当他看到李敬业血肉模糊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那一刻,他的心中既有惊讶也有深深的不安。 这一晚,徐茂公的府邸内部罕见的寂静。虽然火势的灾难已过,但一个更大的风暴似乎正悄然酝酿。李敬业的生还并没有让徐茂公感到欣慰,反而加深了他对未来家族命运的担忧。他看到了孙子身上那种几乎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冷酷与计算,这种性格的彰显让徐茂公预见到了未来的动荡。 随后的几年里,李敬业的野心和政治谋略逐渐展露无遗。他在朝堂上的表现愈发强硬,经常提出一些激进的政策和战略。这使得徐茂公更加焦虑,他开始担心一旦李敬业获得更大的权力,可能会引来灾难。 终于在684年,李敬业以复兴唐朝为名,发起了一场宏大的叛乱,反对当时的女皇武则天。他声称武则天篡夺了李唐的江山,自立为帝,是历史的罪人。李敬业号召天下忠诚于唐朝的士兵和官员响应他的号召,一时间,他的声势看似浩大。 然而,这场叛乱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广泛支持。很多原本被他视为支持者的贵族和将领,出于对武则天强大政权的畏惧,或是对李敬业野心的猜疑,最终选择了退缩或背叛。叛乱最终以失败告终,李敬业被自己的部下背叛,在一场混战中惨遭杀害。 武则天对这次叛乱的打击异常严厉,她不仅剥夺了徐家的所有贵族身份和爵位,还追溯到徐茂公,宣布徐家三族不得为官,甚至将徐茂公的墓地挖开,以示惩罚。这一系列的举动,使得曾经显赫一时的徐家一夜之间跌入了万丈深渊,成为了朝野皆知的耻辱。 徐茂公晚年充满了悔恨与痛苦。他的一生中充满了功绩与忧虑,他曾经帮助唐朝稳固和拓展了疆土,被赞为一代名臣。然而,对于家族的爱和对孙子的期望,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式,这最终导致了家族的毁灭。徐茂公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常常独自在庭院中长叹,他的叹息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1141年后,黄巢竟因“董小姐”意外翻红?背后藏着多少现实荒诞家人们,最近刷
【17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