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灵通 2000年初,重回吴江工作,当时有两个手机,一个是模拟机,号码为

孟优与趣事 2025-04-28 17:55:52

(原创)小灵通 2000年初,重回吴江工作,当时有两个手机,一个是模拟机,号码为96开头,机器是”摩托罗拉”翻盖机,为了轻一点,买手机时电板没用原来的镍镉电池,而是配了两块锂电池的。 区别很明显,镍镉电池背面是平的,锂电池背面有的个小弧度。那时手机已有来电显示,只是没有中文。 当时保留模拟机是因为数字机上线不久,有的地方信号还不如模拟机好。回吴江后的工作是穿街走巷和田间河边,怕耽误事所以才保留了一段时间。 另外一个是数字机,号码是1390开头,机器是“诺基亚”小翻盖,只是这盖只起保护键盘作用,不似“摩托罗拉”那样翻盖接听,电池也是要拆开后盖换的,机身小了许多,也轻了许多。这时已有汉显屏幕了,当时通话是三角一分钟,而发信息收费只要一角一条,所以这数字机主要是以发信息为主。 因为接打电话主要是用模拟机,所以记电话号码是记忆力和辨别力的考验。过去手机是双向收费,拔打和接听都要收费,这样对陌生电话就要拒接。因此,有关系的号码记得越多,有效接听就越好,不然乱七八糟的来电都听,那一个月不干掉个五、六百元钱是搞不定的。我最多时能记住二至三百个电话号码。 尽管只接听有效来电,移动公司还是将我这号码列为VIP。 大约是在2002年底,电信局推出了单向收费的移动通信工具……小灵通。这玩意从外观到份量又比原来的手机漂亮和轻了不少,最为关键的是这收费与座机一样,拔打付费,接听不收费,一下子受到了民众欢迎。 我是率先把模拟机销了号,换成了小灵通。当时电信局的客户经理,也就是从业务服务发展成个人朋友的,来单位推销,为了支持朋友工作,单位一众人员人手一号,统统配发了。 也许是当时机站少,也许是我的办公桌位置正好是盲区,反正座在位置上打电话是不行的,只能座到对面沙发上,才能清清楚楚地接听电话。 外出也是,有的地方信号真的够呛,打电话先得找信号,有时正面不行,180度转个向,立马清晰。感觉与“二哥大”差不多。 幸好这时数字机信号好了,小灵通不行就用手机,反正不耽误事就好。 小灵通的寿命不长,后来就无疾而终,机站越来越少,好似以前的BP机,用着用着就没用了。 不过有那过程也挺好的,因为一用“小灵通”后,感觉就不去算计话费了,大事小情,一只电话出去,完全不是过去用手机时那样的小心谨慎、战战兢兢。 有过“小灵通”经历的人,大概都会有这种同样的感觉吧。 (图片为好友钮泉娜先生提供)

0 阅读:5
孟优与趣事

孟优与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