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初,被张作霖软禁在保定的傅作义,见对他的看管松懈起来,暗中和好友崔笑如商议逃脱的办法。 说到傅作义被软禁的起因,还得从1927年那场军阀混战说起。那年,27岁的傅作义带着晋军第四师,一路打到涿州,把这个战略要地拿了下来。这事儿可不得了,涿州的位置太关键,直接威胁到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地盘。张作霖是啥人?那时候的东北王,手握重兵,脾气火爆,眼里揉不得沙子。他一听傅作义占了涿州,立马坐不住了,派儿子张学良带着五万奉军,直奔涿州杀过来。 傅作义也不是吃素的,带着手下死守涿州,跟奉军硬碰硬打了好一阵子。可惜,晋军实力有限,上面的大老板阎锡山又不想跟张作霖彻底翻脸,最后授意傅作义跟奉军谈判。谈判的结果是,傅作义的部队被改编,归到奉军旗下。可张学良这人,表面上笑呵呵,背地里却不放心傅作义,直接把他软禁在了保定。 保定那会儿是奉军的地盘,傅作义被关在一座小院子里,周围全是奉军的兵看守。刚开始,看守特别严,门口站岗的,院子外巡逻的,搞得跟铁桶似的,傅作义压根没机会跑。可时间一长,事情就变了味儿。1928年5月初,奉军内部忙着别的事,看守的士兵慢慢松懈下来。有时候站岗的打个盹儿,有时候巡逻的偷个懒,傅作义瞧在眼里,觉得机会来了。 他这人,脑子活泛得很,知道硬闯肯定不行,得智取。于是,他先给自己来了个伪装,天天在院子里装模作样地晃悠,不是晒太阳,就是跟看守的士兵扯闲篇儿。聊啥呢?啥都聊,天儿咋样啊,饭菜好不好啊,反正就是一副“老子啥也不在乎”的样子。时间一久,那些士兵还真信了,觉得这家伙也就是个被关起来的落魄将军,没啥威胁,警惕心就这么一点点放下来了。 可傅作义心里门儿清,他这是在演戏,麻痹对手呢。与此同时,他偷偷跟老朋友崔笑如联系上了。崔笑如是山西人,跟傅作义从小就认识,俩人关系铁得不行。崔笑如听说傅作义被软禁,急得不行,琢磨着怎么把他弄出来。这家伙也不是省油的灯,很快就想了个招儿。 崔笑如有个朋友叫段伯宇,是河北大学医科的学生。这小伙子年轻热血,听说了傅作义的事儿,觉得这人被软禁太冤,愿意搭把手。于是,崔笑如就让段伯宇扮成医生,隔三差五跑去给傅作义“看病”。表面上是诊脉开药,实际上是趁机传递消息,商量怎么跑路。段伯宇胆子大,心眼儿也多,每次去都装得跟真事儿似的,连奉军看守都没起疑心。 就这样,几个人偷偷摸摸商量了好几回,终于敲定了个计划。选了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风声雨声混一块儿,外面啥也看不清。趁着这工夫,傅作义、崔笑如还有段伯宇从院子后门溜了出去。出门没多远,他们弄了几辆自行车,骑着就往保定城外跑。 可奉军也不是完全吃干饭的,半路上有人发现不对劲,开始追。傅作义他们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扔了自行车,改雇了辆马车。马车摇摇晃晃跑了一夜,总算到了白沟河镇。那儿有晋军的部下接应,傅作义这才算彻底甩掉了奉军的追兵,成功脱身。 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可干起来真不容易。傅作义能跑出来,靠的可不只是运气。他那份冷静和机智,崔笑如的义气和段伯宇的胆识,缺一不可。换成一般人,早就吓得腿软了,哪还敢这么有条不紊地计划逃跑啊。 跑出去之后,傅作义没消停多久,很快就又投入到乱世洪流里去了。后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都冲在前头,干了不少大事。保定逃脱这事儿,算是他人生里一个小插曲,但也挺能看出他的性格——胆大、心细,还特别能抓住机会。 再说说张作霖和张学良这边。这爷俩儿软禁傅作义,出发点无非是想控制他,怕他再闹出啥乱子。张作霖是军阀头子,手狠心黑,干这种事儿不稀奇。张学良呢,年轻气盛,表面上比他爹斯文点,但骨子里也差不多,留不住傅作义,只能说是他们低估了对方的能耐。
1928年5月初,被张作霖软禁在保定的傅作义,见对他的看管松懈起来,暗中和好友崔
历史有小狼
2025-04-20 20:22: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