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的,关于比亚迪的”迪链”的吐槽。
迪链还不属于银行承兑,应该属于商业承兑。
之前我所在的国内和港资合作的电池工厂就是用的银行承兑来给供应商付款,从而拖长付账的周期。但是对国外的客户,比如对日本的采购,对方是不接受国内银行承兑的。
而商业承兑之类的,很多历史悠久的国内巨型公司其实都在玩这一套。而中大型企业的商业承兑,供应商都不大认可的,顶多用的是银行承兑,但供应商没有收到现金,肯定都是敢怒不敢言的。
根据我自身的经验来看,之前在美国、日本、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如ZF等,对国内外的供应商付款基本都是现金,没有用这些拖延账期的“合理”手段,但那些公司也有对A/B/C供应商的账期有着明显不同,比如A供应商3个月付账周期,C供应商1年付账周期等。
最后回到比亚迪,用“迪链”支付供应商货款。这个怎么说呢,肯定是没有付现金那么爽快。但即便比亚迪这么做,还是有一堆供应商挤破了头,想进比亚迪的供应链里面。
因为比亚迪至少是目前稳定且会持续稳定很久的大型客户,不存在最终不结款的现象。对于有些大供应商来说,宁愿稳定的两年回款,也不愿意给9-12个月现金结账期的新势力做供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