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苏35现在是中国最尴尬的战斗机?原因其实很简单: 苏-35作为第四代半战

治愈系萌主 2025-05-27 14:42:38

为什么说苏35现在是中国最尴尬的战斗机?原因其实很简单: 苏-35作为第四代半战机,性能确实不俗,它的AL-41F1S发动机支持超音速巡航,最高速度能到马赫2.35,推力矢量技术让机动性很强,配的R-77和R-27导弹,射程110-130公里,比美军F-16的AIM-120C还略胜一筹。 2015年中国买下24架苏-35时,这绝对是空军的一大助力,可问题在于,中国战机进步太快,歼-16的PL-15和PL-17导弹射程能到400公里,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也融入了更多国产技术,综合性能据说能达到苏-35的八成以上。 更别提歼-20和歼-20A,隐身性能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直接甩开苏-35好几条街,苏-35的技术优势被淡化,显得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苏-35的发动机确实先进,但跟中国国产体系不太搭,歼-16和歼-10C用的国产发动机,虽然性能稍逊,但差距在缩小,苏-35的俄式装备维护起来麻烦,升级也不好跟国产体系接轨,时间一长,性价比就不高了。 从战略角度看,苏-35的定位也挺尴尬,当初引进它主要是为了快速增强空军实力,尤其是在南中国海这种敏感区域,苏-35载弹量大,能挂比F-16多一倍的导弹,适合打远程目标,比如敌方的加油机,俄式设计也让它在地面防空系统支持下很能打。 可中国空军的作战思路跟俄罗斯不一样。中国更强调攻防兼备,战机得跟无人机、预警机和导弹防御系统无缝协同,歼-16和歼-20在设计时就考虑了跟国产指挥系统的深度融合,数据链和信息化能力更强,苏-35的俄式数据链跟中国体系不太合拍,想完全融入有点难。 24架苏-35跟歼-16的350多架比,规模太小,形不成战斗力优势,后勤成本还高,在中国空军越来越强调自主可控的今天,苏-35这个“外来户”地位自然下降,成了有点“鸡肋”的存在。 中国空军早期靠引进苏联和俄罗斯战机起家,比如米格-15、苏-27,后来通过逆向工程搞出了歼-11,苏-35的引进难免让人猜:是不是又想“借鉴”点技术? 它的推力矢量发动机和雷达确实有吸引力,虽然中国有了歼-20,但在某些领域,俄式技术还是有参考价值。 这种“技术参考品”的标签,让苏-35的身份更复杂,俄罗斯甚至担心中国会再次“复制”技术,这让苏-35的引进多了点政治敏感。 往后看,苏-35的前景可能更边缘化,歼-20和歼-16的批量生产,让中国空军的四代和五代战机组合已经够强,苏-35在南中国海巡航等任务里还能发挥点作用,但数量少、体系适配差,很难当主力。 俄罗斯的R-37M导弹虽然能提升苏-35的远程打击能力,但中国的PL-15和PL-17性能更好,也更适合自家作战需求。 未来中国空军会越来越偏向信息化和体系化,强调无人机和战机的协同作战,苏-35这种单打独斗型的俄式战机,怕是越来越跟不上节奏。

0 阅读:598

评论列表

s2000-

s2000-

2
2025-05-28 15:15

又在套信息了。 你说这种名字的自媒体发啥军事文章,还充满了似是而非的猜测,图啥?

猜你喜欢

治愈系萌主

治愈系萌主

治愈系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