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驱逐舰翻船第6天,西方卫星拍到新动静,起重船终于赶到现场,但结局依旧“凶多吉

成瓦下都 2025-05-27 10:08:08

朝鲜驱逐舰翻船第6天,西方卫星拍到新动静,起重船终于赶到现场,但结局依旧“凶多吉少”!

朝鲜驱逐舰在清津造船厂下水过程中发生严重侧翻事故以来,已过去了六天时间。

尽管朝方专家组在22日乐观表示,舰体可在2-3天内扶正,但最新卫星图像显示,截至5月26日,该舰仍半沉水中,状态与事故发生时相比并无明显变化,原定计划已然落空。

从最新的卫星照片来看,朝鲜已经调整了打捞策略。此前24日左右连接舰体与岸上的两条缆绳,连接舰尾的一根已被拆除,只保留连接舰体中部的一根,以避免舰体受到海流影响而移动。

这意味着放弃直接牵引翻转的尝试——毕竟两条绳索根本无法承受5000吨舰体的重量,且舰体结构也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应力。

25日开始,舰体周边新增多个浮筏,数量估计超过20个,表明朝方正试图通过向舰体下方塞入充气气囊并注气的方式,利用浮力将舰体部分抬升。

与此同时,舰艉附近还出现了两艘疑似起重驳船的船只,说明朝鲜正在尝试更系统的工程化打捞手段。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即便改变了方法,朝鲜仍然面临严重的技术和设备短板。当前参与救援的浮吊体量极小,起重能力有限,难以对5000吨级舰体实施有效操作。

而大型船只专业打捞通常需要大型浮吊船、高功率拖船和精确计算的浮力控制系统,这些关键设施朝鲜显然并不具备。

此次事故不仅暴露了朝鲜造船工业的技术断层,也反映出其在重大海难事故中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

尽管朝方仍在坚持“修复舰船平衡性”的目标,但从实际进展来看,目前的自救手段相当匮乏,进展缓慢。朝鲜或许高估了自己的技术实力,也低估了现代海军工程的复杂性。

这起事件再次证明,仅凭政治意志和临时拼凑的资源,并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建造与维护。面对现实的物理规律,再强烈的“国家尊严”也无法掩盖技术和经验的匮乏。

0 阅读:800

评论列表

老墙

老墙

21
2025-05-27 14:49

人心齐泰山移,人定胜天!谁说的?

庄周梦蝶 回复 05-27 17:05
你有今天可以在这里阴阳怪气的喷就是前辈人心齐泰山移人定胜天换来的

松子 回复 05-28 11:53
毛线🧶

友友

友友

11
2025-05-27 10:31

应该在岸边削掉一个角,让海水灌进来,然后再在靠水测放置大量充气浮筏,把船体顶正。

用户13xxx07 回复 05-27 18:34
[点赞][点赞][点赞]

船长

船长

2
2025-05-27 15:07

这船已经废了!这种泡海水里

成瓦下都

成瓦下都

专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