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有8个儿子,他最看重张学良,不光把他当作接班人培养,还对他百般疼爱,他最厌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5-26 21:27:04

张作霖有8个儿子,他最看重张学良,不光把他当作接班人培养,还对他百般疼爱,他最厌恶张学铭,几乎是对他不闻不问,那么同是一个爹的儿,张学铭为何这么悲催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张作霖有八个儿子,在这八人中,他最器重的是长子张学良,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耳提面命,送入讲武堂学习军事,成年后亲自安排他统兵带队,甚至在北洋军阀混战期间,也要将最重要的部队交到他的手里。 张作霖还亲自替他物色妻子,把富商千金于凤至娶进家门,对这个儿子,张作霖几乎是倾尽所有,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张学良有胆识、有魄力,是接班人不二之选。 相比之下,张学铭的命运就要冷清许多,两人虽同为赵春桂所生,却自小待遇迥异,张学铭出生时,张作霖已经在东北站稳脚跟,坐拥兵权,府内也有了数房姨太太,赵春桂的地位不如从前。 张作霖常年忙于事务,也不愿再将心力放在这个次子身上,张学铭五岁前随母居住在乡下,几乎没有机会接近父亲。 张学铭五岁那年才第一次进帅府生活,原本以为能与父亲亲近,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冷漠和排斥,他养的一条小狗被姨太太家的狗咬死,张作霖听说后没有安慰,反而训斥了他。 他第一次上桌吃饭时因不习惯粗粮发了几句牢骚,又被父亲打了两个耳光,他年纪虽小,但也渐渐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他不敢随意出现在父亲面前,也尽量不去参与兄弟们的活动。 张学铭年少时身体单薄,不适合练武,但他对军事仍有兴趣,多次向父亲提出想进军校读书,却始终没有得到许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专注文化学习。 张作霖并不把他的学问放在眼里,只安排了先生教他识字写字,除此之外没有更多关注,后来张作霖当上东北王,与日本有了频繁接触。 1925年,郭松龄兵变,形势危急,为了争取日本人的支援,张作霖同意派儿子赴日留学,实则是向日本交出人质,这个任务没有落在张学良或其他嫡系儿子身上,而是由张学铭承担。 张学铭出国之后,并没有像父亲那样被看成培养对象,在日本的日子极为艰难,每日行踪都要向日本宪兵报备,连外出洗澡也会有人跟随,他在日本读书异常刻苦,不愿落人口实。 身边的同学回忆说,他很少交际,总是独自读书练字,有时夜深人静,还能听到他低声抽泣,他把母亲留下的一枚翡翠耳坠藏在枕头下,身边带着从沈阳老宅带来的桃木护符,他几乎没有收到过父亲的亲笔信。 在他被软禁的那段时间里,张学良已经在国内独当一面,整编新军,主持飞行演练,还得到了法国制造的专机。 张作霖对张学良赞誉有加,不吝溢美之词,这种对比对张学铭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努力在学业上取得成绩,盼望有朝一日能被父亲另眼相看,但始终没有机会。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张学铭接到消息后,立刻从日本动身回国,他风尘仆仆赶回帅府,却被卫兵拦在门外,理由是他不是嫡系将领。 当他最终得以进入灵堂时,父亲的遗体已被草草入殓,他跪在灵前痛哭,手中握着灵幡,指甲扣破了皮,檀香的灰落满头发,他没有得到一句安慰,也没有人注意他的悲伤。 此后,他虽然也进入政界,担任过天津市长等职位,但始终没有摆脱“备用儿子”的标签,他做事谨慎,处理市政时一丝不苟,还曾暗中资助东北流亡学生,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摆脱父亲和兄长留下的阴影。 张学良因发动西安事变被长期软禁,政治生涯戛然而止,而张学铭则在幕后低调度日,直到晚年仍未真正被认可。 晚年他常把那对瓷瓶擦拭干净,那是张学良出国前留下的旧物,连带的还有一包过期的药品。 他把自己用过的狼毫笔送给兄长,几十年后这支笔仍被保存在张学良夏威夷住所的展柜中,兄弟间的感情有,但从未真正靠近。 张作霖的偏爱与偏见决定了两个儿子的不同命运,张学良是被捧上神坛的“少帅”,而张学铭始终只是被误解、被忽视的那一个。 他并非无能,也并非懒散,只是他一出生,就被父亲贴上了“灾星”的标签,这个标签从未真正被撕掉,直到他死去,仍是张家谱系中最沉默的一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张学铭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粉头发的咔咔

粉头发的咔咔

粉头发的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