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魏忠贤以后,大明很快就灭亡了。因为魏忠贤虽然贪污,但是还能打胜仗。东林党掌权了,就彻底打败仗了,明军没钱都投降清军去了。 很多人觉得魏忠贤一死,明朝就垮了,好像他是大明的救命稻草。可实际上,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先说说魏忠贤掌权那时候的仗是怎么打的。天启二年(1622年)的广宁之战,明军14万人被后金打得精光,王化贞和熊廷弼带着残兵退到山海关,辽西土地全丢了。 这仗为啥败?根本不是魏忠贤贪不贪的问题,是明朝指挥系统烂透了。王化贞和熊廷弼互相拆台,一个想主动出击,一个主张防守,结果被后金钻了空子。 更要命的是,王化贞的心腹孙得功早就投降了后金,在战场上临阵倒戈,直接导致明军全线崩溃。这种情况下,就算魏忠贤再能捞钱,也填不满指挥混乱的窟窿。 还有天启元年(1621年)的辽阳之战,8万明军精锐被后金打得落花流水,辽东防线彻底崩了。这两仗都是魏忠贤掌权时发生的,他要是真能“打胜仗”,怎么会让后金把明朝的东北老巢端了? 其实魏忠贤的重心根本不在军事上,他忙着打压东林党,巩固自己的权力。 那时候的东厂特务满天下抓人,谁要是说魏忠贤坏话,轻则剥皮拔舌,重则全家遭殃。这种恐怖统治下,谁还有心思琢磨怎么打仗? 有人说魏忠贤时期袁崇焕打赢了宁远和锦州保卫战,这倒是真的。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用西洋大炮轰退了努尔哈赤;天启七年(1627年)又在锦州打败皇太极。 可这胜仗是咋来的?袁崇焕为了让军饷物资顺利到位,不得不给魏忠贤建生祠拍马屁。要是魏忠贤真有能耐,袁崇焕至于这么委屈自己吗? 说白了,袁崇焕是靠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变通手段才打赢的,跟魏忠贤的“领导”没啥关系。 再看看魏忠贤倒台后的情况。崇祯一上台就干掉了魏忠贤,启用东林党。东林党掌权后,确实有不少问题。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可一到办实事就抓瞎。 比如在辽东战事上,东林党主张“以辽人守辽土”,可又拿不出足够的军饷。崇祯年间,前线士兵经常几个月领不到饷,甚至连北京城附近的昌平驻军都因为缺饷哗变。 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能不投降清军吗? 更要命的是,东林党把魏忠贤时期的工商税、海税全废了。魏忠贤虽然贪,但他知道江南富商有钱,对他们征税能充实国库。 东林党一上台,说这些税是“搜刮民脂民膏”,全给撤了。结果呢?江南的富商们乐坏了,可朝廷没钱了,只能把税加到农民头上。 西北的农民本来就遭灾,再加上苛捐杂税,只能造反。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越闹越大,明朝两面作战,怎么可能不垮? 有人可能会问,魏忠贤在的时候,为啥农民起义没那么厉害?其实不是没起义,而是魏忠贤通过征税暂时稳住了财政,能勉强镇压。 东林党废除商税后,朝廷没钱了,镇压起义的力度就跟不上了。崇祯年间,李自成打进北京,从明朝官员和富商手里搜出七千万两白银,可崇祯当初求爷爷告奶奶才凑了二十万两充军费。 这说明明朝不是没钱,而是钱都在权贵手里,东林党根本动不了他们。 还有人觉得,要是魏忠贤活着,就能挡住皇太极、多尔衮。这想法太天真了。魏忠贤连广宁、辽阳都守不住,拿啥去对抗后金? 后金的八旗骑兵战斗力本来就强,明朝内部又腐败透顶,就算魏忠贤再能折腾,也改变不了大趋势。 再说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才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清军入关是后来的事儿。就算魏忠贤能挡住后金,他能挡住李自成吗?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烂到了根子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活不下去;官僚体系腐败,党争不断;财政崩溃,军饷都发不出来。 魏忠贤的存在只是让这个烂摊子暂时看起来不那么糟,他一死,各种矛盾就彻底爆发了。 东林党虽然想改革,但他们代表的是江南富商的利益,根本不可能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反而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所以说,把明朝灭亡的锅全扣在东林党头上,或者幻想魏忠贤能挽救明朝,都是不切实际的。 明朝就像一辆刹车失灵的破车,不管是魏忠贤还是东林党,都只是在车上瞎折腾的乘客,谁也改变不了车毁人亡的结局。 要是真有谁能让明朝起死回生,那才是怪事呢,不是吗?
杀了魏忠贤以后,大明很快就灭亡了。因为魏忠贤虽然贪污,但是还能打胜仗。东林党掌权
漫聊小知识
2025-05-26 20:07: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