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受邀去一名年轻女子家中做客,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味道有些苦涩:“这茶不对劲!”女子冷笑道:“你可以上路了!”
1946年的春寒料峭中,哈尔滨上演了一幕令人震惊的悲剧。彼时,国共两党在东北的角逐正酣,李兆麟将军作为抗日联军的杰出代表,积极投身群众工作,屡次公开驳斥国民党的虚伪和平策略,这使得他在百姓心中威望极高,却也让他成为了国民党特务的眼中钉。
李将军的戎马生涯始于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的抗日战斗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1940年的严冬,一次秘密会议遭遇日军突袭,他的连长孙彪冒着生命危险将他背出十几里山路,自己却壮烈牺牲。临终前,孙彪委托李兆麟寻找失散多年的俄籍妻子和混血女儿,这成为李兆麟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
抗战胜利后,李兆麟被委派到哈尔滨担任中苏友好协会的主席。一次市政府会议上,他注意到市长身边一位新来的秘书孙格龄,这名年轻女子有着明显的异域血统,谈吐间却透露出对国民党压迫百姓行径的厌恶。李兆麟与她多次促膝长谈,倾囊相授革命理念。 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孙格龄提及自己的父亲名叫孙彪,李兆麟顿时如遭雷击。 原来,眼前这位年轻女子竟是当年救命恩人孙彪的女儿! 欣喜若狂的李兆麟将孙格龄视为己出,悉心照拂,并时常夸赞她的聪明能干。
殊不知,这看似美好的际遇,实则暗藏杀机。国民党特务早将李兆麟列为必除的目标,他们曾多次试图暗杀,却屡屡失败。 最终,特务头目余秀豪孤注一掷,决定从李兆麟的身边人入手。他们找到了孙格龄,利用金钱、地位以及她母亲的性命相要挟,最终迫使这位年轻女子沦为叛徒。
1946年3月8日,哈尔滨中央大街人潮涌动,李兆麟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孙格龄也在台下聆听。散会后,孙格龄主动找到李兆麟,邀请他次日到家中做客。李兆麟毫无戒备,甚至特意嘱咐警卫不要跟随。
第二天,由于汽车故障,警卫员外出修理,李兆麟独自一人前往孙格龄家。 他到达孙家小院后,孙格龄热情接待,并迅速地将他的外套锁进衣柜,这件外套里藏着他的手枪,而当时谁也没有在意这个细节。 孙格龄端上茶水,说是去请母亲出来。李兆麟喝了一口茶,立即察觉异样,茶水苦涩异常。 就在这时,几名壮汉从厨房冲出,李兆麟瞬间明白自己中了埋伏,然而剧毒已悄然进入他的体内。孙格龄阴冷地笑着说:“李会长,您该上路了!”随后,几名凶徒对李兆麟痛下杀手。
事后,国民党散布谣言,企图掩盖真相。百姓们的心中自有明镜,李兆麟将军的葬礼上,数万人自发前来送行,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事后调查,参与暗杀的特务部分逃往海外,其余在解放后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孙格龄则逃往台湾,最终凄惨收场。李兆麟的英名却永垂不朽,哈尔滨的许多地名都以他命名,以纪念这位为国家民族献出宝贵生命的抗日英雄。 这件事警示后人,革命道路充满艰险,同时也要擦亮双眼,看清隐藏在伪装之下的险恶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