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一车夫拖着断了的胳膊,来找大夫接骨。谁知,大夫见他没钱,头也不抬得继续打麻将。车夫出门后再转身回来,大夫连忙给他接骨,还送上活血化瘀的药。 天津卫老城厢的牌楼底下有个骨科诊所,青砖灰瓦门脸不大。 掌柜的姓苏,正骨手艺是祖传三代的本事,碎成渣的骨头茬子经他手捏巴捏巴就能长严实。 那年月黄包车满街跑,摔胳膊断腿是家常便饭,苏大夫门前的青石台阶总让求医的踩得发亮。 苏家诊所立着块老榆木招牌,七枚铜钉钉着六个大字:先交七元再看病。 街坊都说这规矩比阎王殿的判官笔还硬气,前年绸缎庄李掌柜家三少爷骑马摔折腿,捧着十两雪花银来求医,少带一块银元照样被挡在门外。 倒是卖糖墩儿的老王头攒了三个月诊金,苏大夫给接完骨还饶了瓶跌打酒。 这天晌午头苏大夫照例在里屋搓麻将,象牙牌碰得哗啦响。 外头门帘子一挑,进来个穿短打的年轻人,左边胳膊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汗珠子顺着下巴颏往下滴。 这人叫张二狗,早晨拉活儿抢生意摔了个大马趴,这会儿胳膊肘朝外拧着,疼得直抽凉气。 苏大夫眼皮子都没抬,指头敲着牌桌问诊金带够没。 张二狗哆嗦着摸出块带着汗腥味的银元,话都说不利索:"您行行好,先给接上,明儿准把剩下的送来。" 牌桌上穿白大褂的华大夫刚要张嘴,苏大夫把麻将牌"啪"地一扣:"少一个子儿都不成。" 张二狗佝偻着背往外挪,青布鞋在门槛上绊了个趔趄。 华大夫瞅准空当追出去,往他手里塞了六块银元,使眼色让他别声张。 等张二狗折回来把七块银元码在诊台上,苏大夫这才撂下牌局。 只见他左手托着肿胳膊,右手顺着筋脉捋了三把,突然发力一推一送,骨头归位的脆响听得人牙根发酸。 接完骨苏大夫从红木匣子里取出个青瓷瓶,嘱咐早晚抹药别沾水。 张二狗千恩万谢走了,华大夫实在憋不住话:"您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苏大夫捻着山羊胡笑:"规矩是给人看的,医道是给心守的。他要真拿不出钱,我半夜翻墙也得给他治喽。" 这事后来传成了段子,说书先生添油加醋编成《七块银元试人心》。 其实按记载,那年月西医诊所挂号费就得五角钱,苏大夫收七块银元是连药带诊全包。 后来有人在他家账本里发现,密密麻麻的赊账记录比正经收入还多,这才明白那块榆木招牌底下藏着活人医者的慈悲心肠。 信息来源: 《天津通志·卫生卷》《九河下梢故事集》 民国八年《大公报》社会新闻版《医家规矩与仁心》
民国初年,一车夫拖着断了的胳膊,来找大夫接骨。谁知,大夫见他没钱,头也不抬得继续
提莫说热点
2025-05-25 17:45:35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