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胡絜青带着孩子赴渝寻夫,谁知,与妻儿久别重逢的老舍却是一脸难堪之色,

敏去说 2025-05-22 10:54:20

1943年,胡絜青带着孩子赴渝寻夫,谁知,与妻儿久别重逢的老舍却是一脸难堪之色,甚至还堵着家门,不让胡絜青母子进门。 胡絜青是个高傲的才女,不仅家境殷实,才华方面也是一绝。 尤其是绘画,她师承齐白石、于非闇等著名画家,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力求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终成我国近现代著名女画家。 单凭家境而言,她原本不需要那么努力,就能有一个不错的归宿和未来。 但她性格要强,不愿意按照家人的安排成长,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生活。 正因如此,她在求学期间有幸结识了“人民艺术家”舒庆春,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老舍。 两人相识时,胡絜青25岁,还是北京师范大三的学生;老舍31岁,刚从英国留学归来。 老舍自幼家贫,幼年丧父后和母亲相依为命,全靠母亲和人家帮佣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也是他运气好,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善人刘寿绵的资助,才顺利完成了学业,并逐渐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那个时候,谈婚论嫁普遍比较重视门第。 从家境来说,老舍和胡絜青没有可比性,按理说两个人不太可能会走到一起。 可是胡家人都很开明,为了胡絜青的幸福,只看人品和才华,对家境门第倒是不太关注。 巧合地是,老舍回国之后,正好借住在胡絜青大哥的朋友家。 于是,胡大哥就拜托朋友帮忙,组了个饭局,把胡絜青和老舍撮合到了一起。 1931年,胡絜青大学毕业后,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嫁给了老舍。 两人结婚之后,她跟着丈夫到了济南,除了教书之外,所有的心思都倾注在了家庭,相夫教子、孝顺婆婆,夫妻俩的感情生活也很甜蜜。 可惜好景不长,全面抗战爆发后,老舍就远赴武汉投身抗战。 这个时候,夫妻俩已经生育了三个孩子,大的不过4岁,小的才两个多月。 尽管胡絜青有万般不舍,但也不愿意拖丈夫的后腿,在丈夫离开后毅然挑起了家里的重担。 那个年代到处都在打仗,局势动荡、物资紧缺,胡絜青母子和婆婆又身处敌占区,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但无论多么艰难,胡絜青都咬牙坚持下来,因为她要为丈夫守好这个家。 可是没想到,在武汉参加抗战的老舍,在工作中结识了另一个女性赵清阁。 赵清阁也是个家境不错的姑娘,既接受过传统教育,也接受新式教育。 15岁那年,她因不满包办婚姻从家里逃了出来,从此之后便自力更生,靠着奖学金读完了高中。 离开校园后,她为了生计从事撰稿工作,期间还得到过鲁迅先生的指导。 在武汉投身抗战期间,她有幸和老舍同在“文协”工作,相互之间开始有了交集。 老舍得知赵清阁的经历后,对这个独立要强的姑娘既欣赏又心疼,平时给予了很多帮助。 可是时间长了,他的心思也变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变了味道。 尤其是到了重庆之后,两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公开成双入对,还索性住到了一起。 老舍可是名人,做出了这样的事情,想瞒都瞒不住,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平,传到了胡絜青的耳朵里。 胡絜青刚开始不相信传言是真的,可是两口子毕竟已经分开五六年了,有些事还真的不好说。 为了验证传言的真假,她就带着孩子们赴渝寻夫。 只是她做梦都没有想到,原来传言是真的,老舍难堪的表情、闪烁的眼神,以及把母子堵在门外的举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但胡絜青是个骄傲的人,也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带着孩子去了旅馆,给足了丈夫面子。 老舍怎能不知道妻子的意思,回到家里让赵清阁先去外面躲躲,等他把胡絜青母子安排好了再说。 赵清阁气性也不小,离开老舍之后就跑到了上海。 可是谁也没想到,老舍还挺执着,把胡潔青母子安排之后,随后也跑到了上海,又跟赵清阁住到了一起。 老舍原以为做得天衣无缝,谁知,没过多久,胡絜青也带着孩子追到了上海。 有了上次的经验后,老舍这次倒是没有慌,给胡絜青母子安排了一个住处,跟赵清阁住的地方相隔不远。 从此之后,他就开始了两头忙的生活,一直到1945年赵清阁主动抽身离去。 看来是人都会犯错,即便是文坛巨匠也难以免俗。 但最终的结果或许对三人来说都是好的。自从赵清阁离开后,老舍的心也重新回到了家庭,跟胡絜青相伴终老。

0 阅读:6
敏去说

敏去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