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8月,看到身高仅有1.5米的日军,负责镇守湖北黄梅县的桂军189师将领

熹然说历史 2025-05-20 18:33:08

1938年8月,看到身高仅有1.5米的日军,负责镇守湖北黄梅县的桂军189师将领凌压西下令:“拿出秘密武器,给我狠狠的打!” 石刻"吼散倭氛"四个大字至今仍矗立在湖北罗田县泗洲山上,沉默地见证着那段烽火岁月。2014年,这处石刻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瞻仰,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日本老兵。据说有位日本老兵曾跪在石刻前失声痛哭:"我们当年怎么就惹了这么个煞星..." 这位"煞星"就是凌压西,一位从广西农村走出来的硬骨头将军。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担任桂军189师师长的他,用一招简单却高明的"板凳战术",让日军闻风丧胆。 凌压西的故事要从更早说起。1900年,他出生在广西容县石塘村一个贫困家庭,十口人挤两亩薄田,生活艰难。家境所迫,他8岁才进私塾,因贫困三次辍学,19岁还在读小学,22岁才初中肄业。若在今天,他大概会被称为"老留级生",但在那个乱世里,这位农村少年凭着一股子倔劲,1917年考进了桂军模范营,从最基层的士兵干起。 战场比学校更能体现他的才华。别人在战壕里瑟瑟发抖,他却总是拎着大刀带头冲锋。1930年南宁保卫战中,子弹穿透他的右臂,浑身是血的他仍嘶吼着:"老子死也要把滇军赶出广西!"这股狠劲让他从营长直接升为团长,在桂军中赢得了"铁头"的绰号。 真正让凌压西名声大噪的,是1938年武汉会战时的那场遭遇战。当时,身为189师师长的他正在湖北黄梅一带阻击日军。一天,部下带来两名被俘的日军士兵。凌压西仔细打量着这两个矮小的日本兵,他们站在中国士兵面前就像小学生一般,步枪加上刺刀甚至比人还高。看着这明显的身高差距,凌压西突然灵光一闪,拍着大腿喊道:"有了!" 当晚,他连夜召集各营连主官开会,部署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出人意料的作战方案。根据日军身材矮小的特点,他命令部队将战壕挖成漏斗状,深度精确计算到日本兵跳进去只能露出脑袋的程度。同时,给每位中国士兵配备一尺高的小板凳,这样一来,中国兵踩在板凳上射击,而日军却只能在深沟里被动挨打。 战斗打响那天,凌压西的"板凳战术"完美发挥了作用。中国士兵踩着一尺高的小板凳,在战壕边缘居高临下射击,而日军的坦克刚碾过来就卡在精心设计的漏斗形战壕里,动弹不得。日本步兵见状,嗷嗷叫着跳进战壕想追击中国士兵。正当他们认为中国军队溃退时,凌压西突然一声令下,中国士兵迅速撤离。 日军正洋洋得意,却忽然发现自己被困在深沟里爬不上来。这时,枪声从头顶炸响,手榴弹像下饺子一样往沟里砸——原来中国士兵扛着板凳撤退后,立即杀了个回马枪,站在沟沿上对着沟里的日军疯狂射击。那些日本兵在深沟中如同"活靶子",损失惨重。 这一战术让日军大为震惊,此后只要发现桂军的漏斗战壕,日本兵宁可挨炮弹也不敢往里跳。凌压西因此得了个响亮的外号——"铁板道人"。 然而,这位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将军,在官场上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硬骨头。1944年,面对国民政府军队中的腐败现象,他竟当着蒋介石的面摔了委任状:"克扣军饷、纵容特务,这兵我没法带!"说完第一次辞职回南宁种菜。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又请他出山任高官,他直接回绝:"打完日本还要打自己人?老子不干!"随后第二次辞职躲到柳州乡下。1948年,他被任命为广西第五区行政长官,任职仅11个月,就因发现手下特务到处抓捕学生而再次拍桌子大骂:"抗日时没见你们这么积极!"第三次摔官帽,这次连行李都不带走,赶着牛车带全家回村子务农。 1949年南宁解放前夕,当众多国民党高官争相逃往香港时,桂系大佬李品仙亲自登门,对他说:"老凌,飞机给你留了座位!"没想到凌压西却将李品仙轰出了门,斩钉截铁地说:"我就等着看红旗插上城楼!"之后,他将私藏的枪支弹药全部送给地下党,还自掏腰包资助革命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曾经的"铁板将军"变成了人们口中的"修路狂魔"。南宁市民经常看到他戴着草帽、扛着铁锹,和普通工人一起在建设工地上挥汗如雨。有一次邕江发大水,60岁高龄的凌压西半夜带头跳进冰冷的河水里堵缺口,冻得浑身发抖还大声喊道:"我当年打鬼子都没怂,还怕这破洪水?" 1995年,凌压西的次女凌泽芝在翻修老宅时,在阁楼里发现了一箱发黄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父亲生前的话:"军人可以辞职,但不能背叛良心;农民可以种地,但不能忘记国家。"这位从战壕里爬出来的铁血将军,以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硬核人生"——打最狠的仗,辞最爽的官,种最真的地,爱最爱的国。

0 阅读:5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