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返程时绕道去趟山西祁县乔家堡,为的就是见一见乔致庸

琴音流转 2025-05-20 13:04:55

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返程时绕道去趟山西祁县乔家堡,为的就是见一见乔致庸。他一身便服平易近人,不等乔行礼,便抓住乔致庸的手,叫了一声“亮大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左宗棠六十岁那年,踏上了收复新疆的道路。 出发前,他为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放在队伍的最前方。 向大家证明此次出征的决心! 新疆这片战略要地,用富饶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只不过当时清朝很少有人能发现新疆的重要性。 就算也有发现,也无法将收复新疆提上日程。 不为别的,只因清朝内忧外患。 随着阿古柏的崛起,新疆就此陷入恐惧之中。 清政府的位置极其尴尬,本就孤立无援,还让新疆沦落为其他国家的囊中之物。 官员对新疆的未来引发了争论。 以李鸿章为首的官员,坚定认为收复新疆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与其将钱投入不可能,倒不如用在东南沿海,还能抵挡海上入侵。 而左宗棠却与李鸿章持反方向意见。 他深知新疆的重要性,如若舍弃,很有可能会让整个北方都陷入危机。 失去新疆的代价,没有人承受得起,身居高位的人不能,清政府更不能。 在左宗棠强烈要求下,收复新疆才提上日程。 只不过,这是一场没有后援的战争。 左宗棠只有慈禧给的两百万和各省加起来的三百万。 总共加起来五百万两,别说能不能打赢,还不知道能不能走到新疆。 面对这样的困局,左宗棠并没有放弃。 他找到胡雪岩,出面解决银行贷款的事情。 这样一来,钱上的问题就妥善解决。 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过程中,有一个人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他就是乔致庸,被人们称之为亮大哥、亮财主的晋商。 得知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遇到困难,乔致庸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 他派了一个票号帮助左宗棠汇兑朝廷军饷,甚至包了一切后勤工作,让左宗棠可以心无旁骛地指挥作战。 所以,左宗棠能大获全胜,少不了乔致庸的鼎力相助。 因此,他在回京的途中,特意前来拜访在自己最需要帮助伸出援助之手的乔致庸。 左宗棠还未到,乔致庸先见到了前来通报的人。 得知左宗棠要来,他开心不已,连忙命人将乔家大院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就连地面上都铺上了红地毯。 随后,乔致庸又亲自准备了好茶。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和家人一同来到门口,等待左宗棠大驾光临。 看到左宗棠一行人抵达,乔致庸一家人纷纷行礼。 左宗棠刚走下轿子,赶紧一把拉住即将行礼的乔致庸。 还没等乔致庸开口,左宗棠就喊了一声亮大哥。 这让乔致庸甚是惶恐,毕竟左宗棠可是一品大员,虽说乔致庸有钱,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一个民。 更何况,左宗棠还比乔致庸大六岁,乔致庸实在是担不起这一声亮大哥。 但左宗棠却不在意。 他之所以称乔致庸为亮大哥,无疑是对他帮忙的感激之情。 大哥的称呼并不是指年龄,而是尊重! 左宗棠和乔致庸聊得不可开交,就像是许久未见的老友一样。 恰巧此时乔家正在扩建,装修,左宗棠得知正门外百寿图少一副对联,毫不犹豫为其题字。 “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这副对联不仅一直延续了下去,还成为乔家家训。 更是左宗棠和乔致庸深厚情谊的最好见证。 一个是心系国家,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奋不顾身,为国奉献的民族英雄。 一个是以诚信为本,待人随和,一生都在行善的晋商。 从某种意义来讲,左宗棠和乔致庸都是一类人。 虽说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同,立场不同,但两人在国家大政方针上的见解却格外相似。 主要信源:(中华网——左宗棠来乔家,他张口只说了一句话,乔致庸就连说担待不起)

0 阅读:82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