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死神遗忘的,不是乌龟,而是睡鲨。2006年,科学家观察到了一只生活在2200米深海,活了500多年的睡鲨。根据检测,这条睡鲨出生在明朝,与吴承恩同岁。 睡鲨,又叫格陵兰鲨,主要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深海里。这家伙可不小,体长能长到7米,体重超过1吨,比一辆小轿车还重。它长得灰不溜秋,身体圆滚滚的,看起来有点笨拙。别看它行动慢吞吞,它可是深海里的顶级掠食者,啥都吃,从鱼到海豹,甚至海底的腐肉它都不嫌弃。 睡鲨喜欢待在水深2000多米的地方,水温低到零下1°C都不怕。2006年,科学家在格陵兰附近的海域逮到一只,检测后发现它至少活了500年,出生在1500年左右。这深度和低温的环境,一般生物根本扛不住,可睡鲨却活得舒舒服服。它眼睛还常被寄生虫搞瞎,但没事,嗅觉和听觉照样帮它找到吃的。 还有个冷知识,睡鲨的肉有毒,吃下去会头晕恶心,得发酵处理后才能吃。冰岛人管这叫“哈卡尔”,闻起来像臭袜子,但当地人当宝贝。它的肝脏还能榨油,以前欧洲人拿来点灯用,工业上也少不了。现在你知道了吧,睡鲨不光长寿,还浑身是宝。 为啥睡鲨能活500多年?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这跟它的“慢生活”脱不了干系。首先,它长得慢得离谱,每年只长1厘米左右,7米长的身躯得花几百年才成型。性成熟更夸张,得150年左右,比人类的寿命还长两倍。换句话说,它150岁才成年,简直是海洋里的“老寿星”。 其次,睡鲨的代谢率低得吓人。深海里食物少,氧气也稀薄,它就靠着“省吃俭用”活下来。科学家测过,一只成年睡鲨的心跳每分钟才几下,能量消耗比乌龟还少。这种低代谢让它细胞老化速度慢,寿命自然就拉长了。 再加上深海的环境,温度低、压力大,细菌和病毒都不好意思在那儿闹腾,睡鲨生病的机会也少。2016年,科学家用碳-14测龄技术分析了一批睡鲨,发现最老的可能活了512年,误差也就几十年。换句话说,这家伙出生时,哥伦布刚发现新大陆,活到现在还能游,简直是活化石。 说起1500年,那可是个大年份。那一年,睡鲨在深海里出生,而在遥远的中国淮安,一个叫吴承恩的家伙也呱呱坠地。吴承恩是明朝的大文豪,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西游记》。他出生在个小商贩家庭,从小聪明好学,但科举路不太顺,考了好几次才中个秀才,后来当了个小官,日子过得一般。 吴承恩活了82岁,在当时算高寿了。他那会儿可不知道,大洋彼岸有只睡鲨和他同岁。这俩“老家伙”都挺能熬,吴承恩用笔写下孙悟空的故事,睡鲨则在深海里默默游着,见证了5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个在陆上,一个在海底,跨越时空,都有种“被死神遗忘”的味道。 吴承恩的时代,明朝正从盛转衰,外有倭寇,内有腐败,他晚年过得不太如意。可睡鲨呢?它在海底啥也不知道,就这么游着,吃着,活到了21世纪。两者的命运对比起来,还真有点意思。 睡鲨和吴承恩有啥联系?乍一看没啥交集,一个是深海怪鱼,一个是明朝文人。但仔细想想,它们都是时间的见证者。1500年,吴承恩出生时,明朝正值中后期,朱厚照当皇帝,政治有点乱。同一时期,睡鲨在北冰洋里孵化,开始了它的漫长人生。 吴承恩用《西游记》记录了人世间的奇思妙想,睡鲨则用它的生命记录了海洋的变迁。吴承恩82年后去世,留下了文化遗产;睡鲨呢,活了500多年,成了科学研究的活标本。一个诉说历史,一个承载自然,二者都让人感慨生命的奇妙。 更巧的是,吴承恩写《西游记》时,睡鲨可能正游过大西洋的海底。它们同属一个时代,却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被死神遗忘”。这不光是巧合,还让人忍不住想,生命到底能有多顽强? 别看睡鲨活得久,它日子可不好过。因为长得慢、成熟晚,睡鲨的繁殖能力很差,一次捕捞就能让种群元气大伤。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人为了它的肝油大肆捕杀,睡鲨数量直线下降。后来工业用油有了替代品,捕捞少了点,但麻烦还没完。 现在的睡鲨面临新威胁:深海拖网捕鱼和气候变化。拖网渔船不小心捞到睡鲨,基本活不了。气候变暖让北冰洋海水升温,睡鲨的栖息地也在变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它列为“近危”物种,意思是再不保护,可能就真没了。 保护措施也有,比如限制深海捕捞,建立海洋保护区。但执行起来不容易,深海那么大,谁能管得住每一条船?再说,睡鲨活得久不代表它无敌,500年的寿命也挡不住人类的“效率”。这家伙要是灭绝了,海洋生态平衡肯定得受影响。 科学家还发现,睡鲨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宝库。它的身体记录了500多年的环境信息,比如海水温度、化学成分的变化。2016年那只500岁的睡鲨,科学家从它身上提取的数据,帮我们了解了过去几个世纪的海洋历史。这不光是条鱼,还是个“活档案”。 再说,它的长寿机制也值得研究。如果弄清楚它为啥活这么久,说不定能给人类医学带来启发。虽然咱不可能活500年,但延缓衰老、减少疾病,谁不想要呢?
被死神遗忘的,不是乌龟,而是睡鲨。2006年,科学家观察到了一只生活在2200米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18 23:37: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