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毛泽东带领红军连打胜仗,让他来领导红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由于毛泽东

墨色绘梦师 2025-05-18 22:58:42

1933年,毛泽东带领红军连打胜仗,让他来领导红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由于毛泽东的战略一直被王明博古等人反驳和排挤,所以在第五次反“围剿”前,毛泽东在党内的职务被撤销,只给他一个“政府主席”的空头衔。 湘江边的芦苇荡里还泡着没褪色的血迹,炊事班老王蹲在岸边淘米时,总能看到顺流而下的八角帽。这场景让战士们牙齿咬得咯咯响,三个月前那场仗打得实在窝囊,八万人打到只剩三万多,江面漂的竹筏上摞着两层尸体。有人把刺刀往地上一插:"再跟着瞎指挥,老子不干了!" 说这话的是红三军团的老兵油子,当年在井冈山跟着毛委员打土豪分田地,见过毛委员带着赤卫队用竹钉阵坑杀白匪一个营。可自打上海来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掌了权,打仗突然就变得像学生做算术题。李德拿着尺子在军事地图上画直线,非要让扛着土炮的农民军去和德械师硬碰硬。炊事班老王最记得那个白面书生博古开会时的模样,眼镜片上反着马灯的光,嘴里蹦出来的都是"国际主义精神""正规化战争"这些新词儿。 其实早在宁都会议那会儿就透着蹊跷。1932年秋收刚过,临时中央突然派人把毛泽东从前线拽回来,说他"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周恩来当时抽着烟在屋里转圈,最后把烟屁股往地上一扔:"润之啊,你先去管政府吧。"谁都明白这是明升暗降,可毛泽东卷着铺盖就去瑞金搞土改查田了。他带着文书走村串户那阵子,第四次反围剿正打得热闹,周恩来硬是偷偷用着他的"敌进我退"老法子,愣是把老蒋的碉堡战术给破了。 但第五次围剿完全变了味。李德把红军拆成六个军团搞"分兵把口",每个连队发本小册子学《堡垒对堡垒》。三军团守着广昌那会儿,彭德怀指着新修的土木工事骂街:"这玩意挡得住150mm榴弹炮?当棺材板还差不多!"后来果然被飞机大炮轰得七零八落,撤退时连炊事班的铁锅都来不及收。 湘江血战后的那个冬夜,通道县侗族木楼里挤满了浑身硝烟味的指挥员。博古攥着电报的手直发抖,红二、六军团那边刚传来消息,老蒋往湘西调了二十个师等着包饺子。毛泽东裹着旧棉袄蹲在火塘边,拿烧火棍在地上画出弯弯曲曲的路线:"往贵州走,打王家烈的双枪兵。"(注:黔军多抽鸦片,号称步枪加烟枪的"双枪兵")贺龙一巴掌拍在膝盖上:"这个主意正!老子在铜仁贩过马,晓得黔军都是豆腐兵!" 说来也怪,这群泥腿子出身的将领在军校地图前犯迷糊,说起山川地势倒门儿清。毛泽东早年在安源煤矿组织罢工,跟着运煤船跑过沅江水道;朱德在滇军当旅长时剿过黔匪;就连最年轻的林彪,北伐那会也在贵州山区追过吴佩孚残部。这些浸着血汗的实战经验,可比莫斯科伏龙芝军校的教材实在得多。 看着现在某些企业空降高管瞎指挥的做派,倒和当年李德有几分相似。带着光鲜的留学履历,捧着国际认证的管理体系,对着中国乡镇企业的账本指手画脚。你跟他讲村头祠堂的规矩,他跟你扯哈佛案例;你要搞因地制宜,他说你不专业。就像当年李德非要在水田地带修碉堡,也不问问老乡们的稻田怎么办。 话说回来,毛泽东在通道会议上的神来之笔,可不是灵光乍现那么简单。早在赋闲瑞金的时候,他就派弟弟毛泽民扮成货郎去贵州摸情况。那些装在盐包里的调查报告,比军事地图上的等高线实在多了,哪支军阀和蒋介石不对付,哪个寨子能买到粮食,甚至黔军哨卡几点换岗都摸得门清。这种扎根泥土的情报工作,可比电报房里等中央指示强百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抄书# #历史#

0 阅读:31
墨色绘梦师

墨色绘梦师

墨色绘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