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封侯而赵云无所得,背后真相令人意外! 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蜀汉阵营中,赵云与黄忠都是备受瞩目的猛将。然而,刘备称王后大封功臣,黄忠获封关内侯,荣耀加身,赵云却一无所获,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恐怕不是咱们所说的那样,主要的是无论刘备还是孔明,几乎从未用赵云独守一方,连魏延都镇守汉中的。有勇少谋欠文可能限制了赵云的发展。 先看资历,关羽、张飞自公元184年左右就追随刘备,是刘备早期创业的左膀右臂,情同手足。赵云则是在公元200年才正式投奔刘备,尽管同样忠心耿耿,但在刘备心中,与关、张二人的感情根基是赵云难以比拟的。刘备占领荆州后,张飞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而赵云仅为牙门将军 ,差距一目了然。 再谈战功,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魏大将夏侯渊,这可是改变汉中战局的关键一役,直接助力刘备拿下汉中,进位汉中王。如此显赫战功,封侯实至名归。反观赵云,虽也参与众多战役,如长坂坡单骑救主、汉水之战等,可在正史记载里,他缺少像黄忠那样决定性的、足以封侯的辉煌战绩。在那个凭战功说话的时代,没有亮眼的成绩单,想要封侯谈何容易。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赵云性格刚正,多次直言进谏,可能无意间得罪了不少人。益州平定后,众人商议将成都的屋舍、园地桑田赏赐给诸将,赵云却站出来反对,引用“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的典故,劝刘备以天下为重,暂缓封赏。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却让不少将领错失即将到手的利益,也扫了刘备的兴致。后来刘备称帝欲伐吴,赵云又出面劝阻,强调国贼是曹操,应先灭魏,东吴自然归服。这番话在气头上的刘备听来,无疑是逆耳之言,不仅被刘备留守后方,封侯之路也愈发渺茫。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赵云不被刘备重视。赵云长期担任刘备的中护军,负责保卫刘备及其家眷的安全,这是极其重要且机密的任务,非心腹不能胜任。只是相比镇守一方、统兵作战的将领,这种幕后工作很难积累起能封侯的战功。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赵云虽在刘备生前未获封侯,但他的忠诚、勇敢和正直,早已铭刻在人们心中。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坚守本心,不被一时的得失所左右,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行。
诸葛亮为什么宁愿投奔刘备也不去投奔曹操?
【13评论】【6点赞】
天乙斗
单凭两次救主就值得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