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3年,朱棣病重。他的三子朱高燧,趁四下无人,从怀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毒药,掺

风城春史呀 2025-05-17 16:02:32

1423年,朱棣病重。他的三子朱高燧,趁四下无人,从怀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毒药,掺进父亲的药膳中。殊不知,他背后正有一双冰冷的眼睛,在死死地盯着他。

48岁的明成祖朱棣躺在龙床上,蜡黄的面色透着病气,曾经策马扬鞭横扫漠北的帝王,此刻连抬手都困难。

他的三儿子赵王朱高燧端着药碗站在床前,袍袖里藏着个青瓷小瓶,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朱高燧从小就是个混世魔王,建文年间跟着老爹在北平城里撒野,十岁就敢骑在燕王府墙头上拿弹弓打路过的文官。

朱棣南征北讨那些年,这小子在南京城里横着走,连锦衣卫都绕着道,可偏偏朱棣就吃这套,总觉得老三这混不吝的劲头像极了自己年轻时候。

再反观太子朱高炽可不像弟弟们能折腾,他天生腿脚不利索,走路要两个太监架着,可肚子里装着真学问。

当年朱棣起兵靖难,北平城里全靠他坐镇,朱高炽带着病腿在城墙上守了七天七夜,硬生生扛住了南军的猛攻。,棣登基后二话不说就立了太子,可心里头总嫌老大太文气。

果不其然,前两年老二汉王朱高煦就闹过幺蛾子。仗着在靖难里立过战功,成天在朝堂上给太子使绊子。

去年冬天这哥俩在武英殿外头吵起来,汉王竟然当着六部大臣的面说:"大哥这身子骨,能不能活到登基还两说呢!"气得朱高炽当场犯了气喘,最后还是朱棣摔了个茶碗才镇住场面。

谁成想刚压下去个汉王,老三赵王又跳出来了,不可否认的是朱高燧确实聪明,知道老爹最忌惮藩王勾结,他暗地里联络了金吾左卫指挥使孟贤,又收买了钦天监的王射成。

这帮人整天在赵王府后院的密室里嘀咕,连黄历上"荧惑守心"的天象都被说成是"东宫失德"的证据。

十月初八那天,宫里当值的太监看见赵王府连夜运进来二十口樟木箱子,守神武门的百户长后来在诏狱里招供,说箱子里装的都是打造好的盔甲。

孟贤更绝,把京城防务图都誊抄了一份送进王府,这些勾当要说朱棣完全不知道,那真是小瞧了锦衣卫的本事。

最令人吃惊的还是太医院院判蒋保义,这老头给朱棣请脉三十年,愣是被赵王塞了五千两银票。

药方里多添了二钱附子,少放了半钱人参,生生把皇帝的病拖成了沉疴,要不是有个煎药的小太监偷摸着给司礼监递了消息,朱棣怕是到死都蒙在鼓里。

那天傍晚的乾清宫静得吓人,朱高燧端着药碗的手直打颤,瓷勺碰着碗沿叮当响,他哪知道龙床帐子后头藏着东厂的番子,房梁上还猫着两个带刀的侍卫。

药汤刚递到皇帝嘴边,外头突然闯进来一队锦衣卫,带头的指挥使擎着明黄圣旨,当场就把赵王按在了地上。

后来听宫里老太监嚼舌头,说皇上当时气得直咳嗽,枕头底下摸出把匕首就要往老三心口扎,还是太子拖着病腿扑上来拦着,脑门磕在龙床角上血流如注。

朱棣看着满脸是血的老大,再看看身子颤抖的老三,手里的匕首哐当掉在地上,长叹一声:"你们这些个孽障!"

不过,这事儿最后也没闹大。史书上就记了句"赵王高燧谋逆,事觉,帝宥之"。

倒是太子府里多了三十个锦衣卫暗哨,汉王府外头的岗哨添了三倍,转过年来朱棣就咽了气,咽气前攥着杨士奇的手说了八个字:"太子仁厚,好生辅佐。"

朱高炽也真是菩萨心肠,登基后不但没为难两个弟弟,反倒给汉王加了五千石俸禄,给赵王修了座气派的新王府。

可惜好人不长命,洪熙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了,留下个二十出头的太子朱瞻基,面对两个虎视眈眈的叔父,而这就又是另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了。

0 阅读:0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