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猖狂了!北京一女子把包放在椅子上就去试衣间试衣服。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她去试衣间试衣服时,店里进来了一个黑衣戴帽女人,把她放在椅子上的包给拿走了。监控拍下了细思极恐的一幕。
您说现在的小偷胆有多大?当时座椅上还坐着两位刷手机的顾客,这女的就像拿自家东西般坦然。监控拍到她把包挎上肩时,甚至从容地调整了下帽檐。旁边穿格子衫的大姐抬头瞥了眼,居然又低头继续玩手机,这样冷漠的场景是否也在你我身边发生过?
更让人后怕的是细节。被盗姑娘事后回忆,黑衣女早在店外橱窗前就来回转悠。这说明什么?犯罪分子早把"猎物"的动线摸得门儿清!她们专挑年轻女性试衣、试鞋的松懈空档,这种精准作案模式,难道不该引起商场安保的警惕?
我翻看了近三年110公示数据,商圈拎包案60%发生在试衣区。去年朝阳分局就端掉过专盯ZARA试衣间的三人团伙,他们供认:"年轻女孩总觉得商场安全,换衣服时连钱包都敢放帘子外。"这种侥幸心理,不正是给犯罪分子铺红毯?
值得深思的是目击者反应。两位在场顾客事后坦言"以为是朋友帮忙拿包",这种集体性沉默多可怕?若当时有人多问一句,结局会不会不同?当我们习惯"少管闲事",其实是在纵容罪恶滋长。
姑娘包里虽只有零食饮料,但这事关每个人的安全感。商场明明有寄存柜却鲜有人用,监控摄像头成了"事后诸葛亮",这些漏洞商家真看不见?说到底,防范不能光靠个人警惕,更需要制度性防护。
看着姑娘在派出所做笔录时发抖的手,我想起刑法第264条:扒窃不论金额都可立案。但法律惩戒终究是事后补救,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走在罪恶前面?当街偷包者嚣张的眼神,照见的何尝不是整个社会的安全盲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