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黄克诚迎娶了女学生唐棣华,谁料,新婚之夜,黄克诚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5-16 09:56:06

1941年,黄克诚迎娶了女学生唐棣华,谁料,新婚之夜,黄克诚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唐棣华“约法三章”。

湖南永兴县走出来的穷小子黄克诚,三十九岁那年碰上了人生大事。

这个打小在泥巴地里打滚的农家娃,硬是凭着股子倔劲闯出了名堂,当上了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

要说他这半辈子过得可真不轻松,革命路上磕磕绊绊没少摔跟头,最困难那会儿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可这人骨头硬,认准了跟着共产党走,硬是咬着牙挺过了五次反围剿,带着队伍从江西走到陕北,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愣是没掉过链子。

老黄这人打仗是把好手,可要说讨媳妇这事,他可真比打鬼子还犯难。

整天忙着带兵打仗,哪有功夫想那些儿女情长的事?急得他老家亲戚直跺脚,连阜宁县县长宋乃德都跟着操心。

宋县长眼瞅着这老战友快四十了还单着,心里头跟猫抓似的,到处张罗着给说媒。

要说缘分这事真是奇妙。宋县长把县里姑娘都过了一遍筛子,最后相中了盐城来的女学生唐棣华。

这姑娘可不简单,念过大学肚子里有墨水,长得水灵不说,还特别有主见。

日本人打进北平那会儿,她跟着同学们上街喊口号,后来干脆扔下书本跟着队伍搞革命。

宋县长心里头盘算着,这两人都是革命队伍里的硬骨头,准能说到一块去。

头回见面那天,老黄正蹲在指挥部看地图,听说人家姑娘来了,急得直搓手。

唐棣华倒是不怯场,大大方方往屋里一坐,开口就聊起根据地建设的事。

这一聊可不得了,老黄发现这姑娘不仅能说会道,对打仗布阵也说得头头是道。两人从晌午聊到日头偏西,连警卫员添了三次茶水都没发觉。

1941年春天,这对相差十六岁的情侣要成亲了。

婚礼办得那叫一个简单,就请了几个老战友喝碗苞米粥。

到了晚上洞房花烛夜,老黄倒背着手在屋里转了三圈,突然板着脸跟新娘子说:"咱们得立三条规矩。"

唐棣华抿嘴一笑:"你说,我听着。"老黄伸出三根手指头:"头一条,党的利益高过天;第二条,革命工作不能耽误;第三条,家里头不搞特殊待遇。"新娘子听完直点头:"这三条正合我意。"

要说这夫妻俩过日子真跟别人不一样,结婚第二天,新娘子就扛着铁锹去挖战壕,老黄带着队伍跟鬼子周旋。

有回鬼子扫荡,两口子带着老乡转移,唐棣华挺着大肚子翻山越岭,愣是没叫过一声苦。

后来孩子生在老乡家的草棚里,老黄赶回来看了眼,第二天又上前线去了。

仗打完了进北京城,老黄当了大官,家里日子还是紧巴巴的。

有回老家亲戚来借钱,老黄把兜里翻个底朝天,凑了五块钱打发人走。

唐棣华更绝,组织上安排她当干部,她偏要跟普通工人一起下车间。

两口子住着老房子,家具都是公家配的,孩子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

日子长了,街坊邻居都传这对夫妻是"铁打的革命夫妻"。

有回老部下送来两筐苹果,老黄硬是让警卫员抬到食堂分给大家。

唐棣华在单位管后勤,自家孩子饿得啃窝头,她守着粮库钥匙愣是没动过歪心思。

孩子们后来才知道,爹妈结婚那晚定的三条规矩,真不是嘴上说说的。

等到老黄晚年病重住院,唐棣华天天往医院跑。

有回护士看见老太太坐在床边削苹果,削着削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老黄反倒安慰她:"哭啥?咱们这辈子对得起党,对得起老百姓,值了!"1985年冬天,老将军走了,追悼会上来送行的人排出去二里地。

唐棣华没掉眼泪,逢人就说:"老黄这辈子活明白了。"

如今再去黄家老宅看看,屋里还摆着老式木床,墙上挂着两人年轻时的合影。

照片里穿军装的汉子目光炯炯,旁边扎麻花辫的姑娘笑得温婉。

老邻居们茶余饭后还常念叨:"那两口子过得才叫革命夫妻,比戏文里唱的还实在。"

0 阅读:55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