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子里的最后一位地主活到了94岁,前不久离世了。他生前,家中有个传统,每年大年初一上完祖坟后,都会带着子女到解放前他家的那座大宅院去转一转。 那座大宅院是清代的古建筑,有3个天井,两个敞门,总共108间屋子。解放前,他就在这里出生、成长。解放后,大宅院分给了村民居住,他家则被安置到原来佃户住的简易房子里。 今年大年初一的雪下得格外早,老地主的小儿子踩着积雪推开斑驳的朱漆门。门轴发出垂死般的吱呀声,惊飞了梁上栖息的寒鸦,几片残雪簌簌落在他肩头。屋檐下褪色的砖雕蝙蝠仍保持着俯冲的姿态,只是当年鎏金的眼珠早已剥落,露出灰白的砖石。 "爹在世时总说,这第三进东厢房的窗棂是整座宅院里最精巧的。"长子用冻得发红的手指抚过雕花窗格,木头上交错的万字纹里积着厚厚的尘垢,像凝固的时光。三女儿突然蹲下身,在青石板缝隙里扒拉出半枚铜钱,边缘还刻着"光绪通宝","小时候捉迷藏,我总爱躲在西跨院的夹墙里,爹每次都假装找不到。" 正说着,隔壁院子传来孩童的嬉闹声。七八个穿红袄的孩子追逐着跑过月洞门,领头的小女孩举着根竹竿,上面挑着的糖葫芦在雪光里晶莹剔透。他们奔跑时扬起的雪粒落在廊下褪色的楹联上,"传家有道惟存厚"的字迹被蒙上了一层薄霜。 暮色四合时,兄弟姐妹们在残存的照壁前站成一排。寒风掠过空荡荡的天井,恍惚间又听见了当年丫鬟们细碎的脚步声,还有老地主祖父坐在太师椅上念《朱子家训》的声音。小儿子摸出揣在怀里的酒葫芦,仰头痛饮一口,辛辣的酒液混着泪水滑进喉咙——原来这百年老宅的每一块砖,都记得那些被时代碾碎的旧时光。
老家村子里的最后一位地主活到了94岁,前不久离世了。他生前,家中有个传统,每年大
杠精的旅行全球
2025-05-14 15:20:34
0
阅读:10944
swan
认不清形势,天下俱瘦尔独肥,能独善其身吗?
百凌 回复 05-15 18:04
呵呵,这事后诸葛亮的口吻。好像现在均财富了似的?
论语 回复 百凌 05-15 19:55
现在你不用黄世仁大年初一来抢你女儿
大道至简
千年田地八百主
自然自由 回复 05-15 06:17
风水轮转到谁家?
用户10xxx16
现在又富了谁?为富可仁?
用户41xxx03 回复 05-15 11:17
为再次均贫富
用户16xxx30
地主恋恋不舍曾经的辉煌岁月
用户10xxx74 回复 05-15 17:56
那是人家自己的祖宅!!当然舍不得了!!穷人分了别人的家产就富有了吗?
用户15xxx37
有变天账么?
大牙缝
龙生龙,凤生凤,你要真是条龙,早晚会起飞
老头
三个天井108间房,就算三个四合院每院得36间房,这四合院该多大?
辉煌 回复 05-15 06:45
不是四合院吧?我们这边的旧屋,以大门、前中后厅和厅与厅之间的天井为中轴线,每个厅左右两边都有一排房子,然后外围全是房子,一百多间房直不奇怪。
老头 回复 辉煌 05-15 08:26
“就算……”
枪托
怎么着?还想回去吗?
用户27xxx34
现在应归还给他的后代
半亩荷塘 回复 05-15 10:22
你的意思谁抢算谁的?
雁南飞 回复 05-15 16:29
把你还给你的父母吧
用户65xxx00
又来给狗地主洗地。
深海绿涛 回复 05-15 14:09
1
Smile
解放后,房产局的房子都是这样来充公来的,那有返还的道理,时代的车轮,谁都挡不住。
用户10xxx00
后面地主平反不是把现存的房子店铺都返还了吗?
黄志华 回复 用户10xxx00 05-15 15:17
你拿特例当普遍现象?葛优演的活着看过吗,那才是普遍现象。
用户10xxx00 回复 05-15 12:40
知道个啥,村集体解散时,我们村地主把地里的树与房都要回了。
无尘
想翻天?
一尘 回复 05-15 18:16
你吓谁呢?
波维查。冰依辣
现在谁还敢说“吾嫉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观察国际热点尖端科技
无耻AI文,写得没头没脑的
黄山雾松 回复 05-15 09:51
文笔却很不错,难得.
東東鏘
青岛人有这个习惯,大年初一上坟祭主。
用户43xxx86
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建筑了。你就是再有钱,也没有地让你盖了。
yhw
现在那些上百套房子的放在当年得排队枪毙吧。
XJ
编的没谱了。
用户10xxx74
这个文笔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写出来的!!一百个赞
用户10xxx27
那时的地方很多都是勤劳起家的,现在能起家的不一样。
毓秀晨轩
AI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