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血战之后,2号阵地上仅剩一名初上战场的新兵!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这个年轻战士拼死抵抗,抓起手榴弹奋力掷向敌群,谁曾想这一掷竟歼灭140余名敌军,就此缔造了战争史上最震撼的单兵歼敌神话...... 【消息源自:《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孤胆英雄林炳远作战日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美国陆军第7师解密档案《Operation Showdown》1953年】 1952年深秋的朝鲜半岛,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597.9高地的岩石缝。19岁的四川娃子林炳远趴在战壕里,手指冻得发僵,却把怀里那包用油布裹着的TNT炸药捂得发热。三天前,班长拍着他肩膀说:"小林子,今晚炸铁丝网的任务交给你,敢不敢?"他当时嗓子发紧,只记得父亲送他参军时的话:"咱家分了八亩地,你得对得起这份恩情。" 10月31日凌晨两点,炮火把夜空染成橘红色。林炳远像条壁虎似的贴着地面爬行,美军照明弹升空的瞬间,他看见前面铁丝网上挂着半截战友的棉衣——那是昨天试探爆破时牺牲的侦察兵。钢盔被流弹打得叮当响,他摸到铁丝网根部时,发现炸药包引线已经被汗水浸湿。"龟儿子!"他咬着四川土话,用火柴头在鞋底猛擦三下才点着火。三十秒后,轰隆一声闷响,三米宽的缺口像被巨人撕开,突击排的战友们踩着还在冒烟的碎铁片冲了进去。 天亮时2号阵地换了主人,但美军的反扑来得比预想更猛。林炳远蹲在炸塌的碉堡里数着炮弹落地声,突然听见排长嘶吼:"七点钟方向!"他转头看见二十多个戴钢盔的身影正往山坡上爬,最前面的美军端着火焰喷射器,火舌舔过战壕的瞬间,焦糊味混着惨叫灌进他耳朵。排长刚举起冲锋枪,就被无后坐力炮炸得只剩半截身子。到下午四点,阵地上能喘气的就剩林炳远和三个伤员。 "你们先撤,我断后!"他往伤员手里塞了颗手榴弹防身,自己把阵亡战友的武器归拢到弹坑里。美式机枪的弹链还剩大半截,他试着扣扳机,"突突突"的后坐力震得肩膀生疼。这时山腰传来英语喊话,他灵机一动,扯着嗓子用集训时学的英语单词乱喊:"Company B...hold fire!(B连...别开枪)"趁着对方愣神的功夫,他抡圆胳膊把手榴弹甩进人群。 最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11月5日黎明。林炳远发现美军在阵地侧翼堆了十几箱炸药,可能是准备用来修工事的。他摸出最后一颗苏制"柠檬"手雷,心里盘算着抛物线角度。"够日的美帝,请你吃火锅!"手雷在空中划出弧线,落地时引爆了整个炸药堆。蘑菇云腾起的瞬间,他看见有个美军军官被气浪掀到半空,钢盔像易拉罐似的变形开裂。后来打扫战场时,战士们数出143具尸体,其中4个是佩带校官领章的——这个数字比林炳远所在连队的总人数还多。 三个月后,北京中南海的颁奖仪式上,彭德怀元帅把特等功勋章别在这个四川小伙胸前时,发现他右耳缺了块肉。"这是啥时候的伤?"元帅问。林炳远下意识摸了摸耳朵:"报告首长,是在上甘岭被美国鬼子炮弹皮削的。不过他们没削掉我的胆子,反倒让我听命令更清楚了。"在场的人都笑起来,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天在阵地上收集手榴弹时,有发哑弹就滚在他脚边,引信滋滋冒着烟。
天子自有异相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