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思过程 上联“文章有骨千斤重”把“文章”比作有“骨”的生命体,强调其思想内涵如骨头般刚硬、分量沉重。我想从“文章”延伸到更宏大的“道义”,用“道义无形”对应“文章有骨”——一个是看不见的精神传承,一个是看得见的文字风骨,形成“有”与“无”的对比;“万代传”对应“千斤重”,前者讲时间上的永恒流传,后者讲分量上的沉重有力,既在结构上对仗(数量词“千斤”对“万代”,动词“重”对“传”),又在意义上互补,说明好的文章承载道义,虽然无形却能超越时空,比“千斤”更有力量。 二、赏析 这对联像在说“硬骨头”和“软力量”的关系:上联夸文章有筋骨、有担当,读起来沉甸甸的,像一块压舱石;下联一转,说这些筋骨里藏着的道义,虽然摸不着,却能传万代、润无声,就像老辈人常说的“字如其人,文以载道”。“有骨”和“无形”特别巧妙,一个是实实在在的“硬”,一个是绵绵不绝的“软”,合起来就是刚柔并济——就像好文章,既有观点立场,又能让人打心底里认同,不知不觉记一辈子。语言直白却有嚼劲,像唠嗑时说到“好文字能经得住时间”,一下子就说到心坎里了。
游淑慧:台北蓝军有共识 蒋万安不会提前接班 中国国民党10月将举行党主席改选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