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男子晚上8点上班,他才上1小时,牙齿和太阳穴就开始巨痛,他赶紧跟班长请假回了宿舍,没想到第2天晚上,被工友发现死在宿舍床上。家属认为男子是工亡,索赔200万,男子有2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3岁,妻子肚子里还有个即将分娩的遗腹子,娘4个没法活了。但公司认为,男子只上了半小时班,不属于工亡,只愿意给点人道主义赔偿。 2025年4月26号晚上8点左右,陈先生刚上班一个小时,就头痛欲裂,牵扯着太阳穴也跟着疼。 陈先生在2024年12月,来到这家公司打工,每天晚上8点上班,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虽然劳动强度大,但收入还可以,陈先生有2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3岁,生活压力很大。 陈先生捂着半边脸向班长请假时,额头已经沁满冷汗。考虑到他惨白的脸色,班长没多犹豫便批准了,还叮嘱他去医院看看。陈先生摆摆手,强撑着回到宿舍,连水都没喝一口就栽倒在床上。谁也没想到,这一躺,就再也没能起来。 第二天傍晚,工友来喊陈先生上工,敲了半天门没回应,推门进去才发现他身体早已冰冷僵硬。噩耗传来,陈先生的妻子李女士挺着九个月的孕肚,带着两个孩子从老家匆匆赶来。看着丈夫的遗体,她哭得几近昏厥,十岁的大儿子攥着父亲的衣角,懵懂又惶恐地问:"爸爸什么时候醒?"三岁的女儿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学着妈妈抹眼泪。 家属认为,陈先生是在工作时间感到不适,回到宿舍后不幸离世,应当认定为工亡。他们提出200万的赔偿诉求,这笔钱不仅是对陈先生意外离世的补偿,更是三个孩子未来的抚养费。李女士哭着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他,我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可怎么活?" 然而,公司方面却有不同的看法。负责人表示,陈先生发病时仅工作了半小时,既没有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也没有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亡的认定条件。公司愿意出于人道主义给予一定补偿,但与家属提出的金额相差甚远。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逐渐激化。李女士和亲友们聚集在公司门口讨要说法,情绪激动时甚至发生了推搡。公司则坚持按法律规定办事,建议家属走法律程序。这场纠纷不仅让两个家庭陷入痛苦,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发声,有人同情李女士的遭遇,呼吁公司承担更多责任;也有人认为法律认定需要依据,不能感情用事。 在舆论的压力下,当地人社部门介入调查。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陈先生发病前后的细节,收集了相关证据,同时组织了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李女士哭诉着家庭的困境,而公司代表也表示理解家属的心情,但必须依法依规处理。 这场关于工亡认定的争议,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折射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陈先生的悲剧,让人们开始思考: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当意外发生时,又该如何在法律框架内给予家属合理的慰藉?而对于李女士和她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失去亲人的伤痛都将伴随她们漫长的人生。
浙江杭州,一男子晚上8点上班,他才上1小时,牙齿和太阳穴就开始巨痛,他赶紧跟班长
齿猛看社会
2025-05-13 15:47: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