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华罗庚见到几个月都没破出日军密码的俞大维,惊讶的说:“你这哈佛高材生也解不出来?” 1943年,日军密码像个死结,几个月没人能解,连哈佛高材生俞大维都急得满头汗。华罗庚冷不丁冒出一句:“你这哈佛高材生也解不出来?”这话听着像是调侃,可背后藏着啥秘密?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天才,怎么就敢这么硬气?别急,这段历史不简单,华罗庚硬是用数学这把刀,砍断了日军的通讯线,救了昆明一命。想知道他是咋做到的?往下看,答案就在这1500字里等着你! 1943年,抗日战争打到最吃劲的时候,日军靠着加密电报在情报上占尽了便宜。中国军方这边,密码破不了,仗打得憋屈。俞大维,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数学和弹道学也一把好手,当时在兵工署当老大,带着一帮人死磕日军密码。几个月下来,愣是没进展,他心里急得不行。听说华罗庚在庐山养病,他就跑去求救。华罗庚接过那堆资料,瞅了一眼,乐了,顺口说了句:“你这哈佛高材生也解不出来?”这话听着刺耳,可他还真不是吹牛。接下来,他就干了件大事,硬生生把日军密码给破了。 华罗庚是谁?1910年,他出生在江苏金坛一个穷商贩家,家里靠小杂货铺过日子。小时候,他一边帮家里干活,一边对数字着了迷。初中没读完,家里没钱,他就辍学了。可这没挡住他对数学的爱,他靠自学啃书,还找老师请教。1929年,他得了伤寒,左腿落了残疾,走路都费劲,但他没泄气。1930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论文,挑了个数学权威苏家驹的刺儿,闹得挺大。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一看,这小子有货,就把他弄到清华当图书管理员。华罗庚没让人失望,两年自学完大学课程,1934年还当上了微积分讲师。1936年,他跑去英国剑桥大学,跟数学大牛哈代混,论文发了一堆,国际上都开始知道他。可1937年,日本打过来了,他没犹豫,立马回国。 回到1943年那会儿,日军密码可不是随便能破的玩意儿。俞大维团队试了几个月,啥也没搞出来。华罗庚接手后,没废话,直接钻研。他知道,密码这东西看着乱,其实是数学的变种,总有规律。他把自己关起来,熬了一夜,终于找出了门道,破了密码。这情报一解开,露了日军的底——他们要空袭昆明。俞大维赶紧把消息送过去,昆明那边提前拉警报,部队摆好阵,日军飞机来了个大败仗。这一把,华罗庚靠脑子救了城,也给抗战加了分。 华罗庚为啥这么牛?他不是靠运气,而是真有本事。他小时候没条件上学,全靠自己抠书本,硬是把数学啃得透透的。在清华,他从管理员混到讲师,靠的是真才实学。去剑桥那几年,他也没闲着,研究数论、代数,搞得国际数学圈都服气。回国后,他没想着自己舒坦,而是把数学用在抗战上。破密码这事,不是他一时兴起,而是他早就习惯用数学解决问题。这次破译,直接让日军吃了瘪,也让中国军方喘了口气。 抗战结束后,华罗庚没歇着。他一头扎进学术,研究数论、代数、分析啥的,还整出了“华氏不等式”,这玩意儿到现在还挺有名。他当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头儿,带出了王元、陈景润这些牛人,给中国数学打下了底子。除了搞研究,他还接地气,写教材、搞科普,想让普通人也觉得数学不那么高冷。他还把数学用在实处,弄了个运筹学,帮工业省了不少钱。后来,他跑去美国普林斯顿讲学,1982年还当上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国际上都认他。 华罗庚这人,不光脑子好,心也大。抗战那会儿,他完全可以留在国外,日子过得舒服,可他偏不,非要回来。破密码这事,他没拿钱也没要名,就是觉得国家需要他。1985年,他在日本东京大学讲课时,心脏病发了,走的时候74岁。数学界炸了锅,大家都觉得可惜,可他的东西留下来了。他的课本、论文,还有那股子爱国劲儿,到现在还影响着人。 说到底,华罗庚牛在哪儿?他不是天生就啥都会,而是靠自己一点点拼出来的。家里穷,没学上,他就自学;腿瘸了,他没抱怨,继续干;国家有难,他没躲,站出来扛。他用数学破密码,不是偶然,而是他一辈子都在用脑子解决问题。这事听着玄乎,可想想,一个没正经上过学的穷小子,硬是凭数学救了城,这不比电影还带劲? 他跟俞大维那句玩笑话,其实也有点意思。俞大维是哈佛出来的,条件比华罗庚好太多,可关键时候,还是华罗庚顶上了。这说明啥?学历高不代表啥都会,真本事还是得靠自己磨出来。华罗庚没瞧不起人,他就是对自己有信心,知道数学这东西,他玩得转。 华罗庚这一生,学问做得漂亮,国家有难时也没掉链子。他不光是数学家,还是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他的故事听着挺燃,脑子好使还不忘本,这种人现在也不多见。1943年那次破密码,只是他人生的一小段,可真够精彩的。
民国报纸记载的一些故事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