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7点左右吃一大碗小母鸡炖的鸡丝面和两个肉包,有时候,一顿就要吃十几个鸡蛋;之后每隔一小时就要喝人参茶,吃一碗鹿茸溜溜缝。
天蒙蒙亮总统府的厨房就飘出油香味儿,大厨子天没亮就得起来煨鸡汤。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日寅时三刻准点起床,这钟点连打更的都还没歇工呢。
要说这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这把火烧得实在稀奇,不烧政令不烧军务,单在吃食上下足了功夫。
鸡汤得用当年小母鸡熬整宿,撇去浮沫只留金黄油花,他披着绸缎褂子往太师椅上一坐,捧着青花大碗连喝两海碗。
这还不算完,后厨紧跟着端上牛骨熬的浓汤,说是要"双汤开胃"。
伺候过前清王爷的老厨子直咂舌,宫里主子早膳顶多喝碗粳米粥,哪见过这般吃法。
七点钟正厅摆开八仙桌,他面前永远放着个景德镇大瓷盆,鸡丝面得用现杀的活鸡拆肉,面条要擀得筷子粗细。
就着这盆面他能吞下四五个肉包子,有时候还要添十来个白煮蛋,府里账房先生私下算过,光早饭就得吃掉寻常百姓家半年的嚼裹。
要说这人当官前后变化大,他就是个活例子,早年在朝鲜带兵,他跟当兵的蹲战壕啃窝头也没见挑食。
等升了直隶总督后渐渐讲究起来,每日要喝参茶吃鹿茸,真坐上宝座,补品直接当零嘴吃,每隔个把时辰就得往嘴里塞片鹿茸,跟嗑瓜子似的。
说到他不得不提庚子年那档子事,八国联军把紫禁城祸害得不成样子,雕梁画栋都给洋枪子儿崩出窟窿眼。
慈禧老佛爷回銮时瞅见这破败景象,脸拉得比驴还长,满朝文武没一个敢接修园子的差事,都知道国库早让洋人掏空了。
这时候他蹦出来了,当时管着直隶地面,拍着胸脯说修园子不用朝廷掏半个子儿,转头就把手下官员召到总督衙门,开口就要大伙儿"捐俸禄"。
试问这些官油子哪个不是人精?这个说老家遭了灾,那个说刚给老娘办完丧事,总之个个穷得叮当响。
他也不恼,背着手在花厅转了两圈,突然从袖筒里抖落出一沓票号存单。
原来他早派人把天津卫的银号查了个底朝天,谁家存了多少雪花银门儿清。
第二天再召集官员时换了说法:"票号报上来好些不明钱财,本官寻思定是有人冒名顶替。这些赃款统统充公,正好拿来修葺宫室。"
这手"借花献佛"玩得漂亮,既堵了老佛爷的心病,又不用自己破费分文,只是苦了那帮官员,存在票号的黑钱全打了水漂。
不过经此一事,他在慈禧跟前算是挂上了号,往后仕途自然顺风顺水。
等真当上大总统,他的做派越发讲究,每日五更天必起,哪怕前半夜跟幕僚商议国事到三更。
厨子得轮班倒,专门有个灶眼十二时辰不熄火,就为随时能端出热乎补汤。
有回新来的帮厨偷懒,往参汤里兑了水,结果让袁世凯尝出来,当天就被撵出了总统府。
而他的吃法,着实透着古怪,早饭能吞下十几个鸡蛋,晌午饭更要见真章,红烧蹄髈得炖得入口即化,酱肘子要片得薄如蝉翼。
寻常人吃两口就腻得慌的肥肉,他能就着二两烧酒吃个精光,到了下午还得加餐,厨子得变着花样做参茸蒸糕、鹿血米粥这些补品。
这般胡吃海塞的结果,他的身子骨反倒一天不如一天,刚当总统那会儿还能骑马检阅军队,没过俩月就改成坐轿子。
贴身侍卫陶树德后来回忆,有次他批公文时突然栽倒,扶起来时满嘴都是人参味儿,敢情是嚼着参片昏过去的。
外头风言风语传得邪乎,有说他遭了暗算,有说得了怪病。
其实照现在看就是补大发了,成天拿人参鹿茸当饭吃,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
再加上各地闹反袁,今天这个独立,明天那个将军造反,内外交困下能撑八十八天都算奇迹。
当年被他坑过的官员听说大总统暴毙,个个拍手称快,倒是紫禁城里的老太监说了句公道话:"袁宫保修园子那会儿要真贪了银子,何至于后来拿补药当饭吃?"
只知道他死后,总统府的厨子再没做过人参炖鸡,新来的长官嫌那汤油花太厚,看着就腻得慌。
信息来源:《袁世凯传》、《我在北京总统府12年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