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一位农民挖出一块重达250斤的“树根”,并将其以5000元的价格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09 20:40:52

2016年,四川一位农民挖出一块重达250斤的“树根”,并将其以5000元的价格卖给了买家,正当他欣喜地数着钱时,却得知买家转手将“树根”卖出了200万元的高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冬天,妹妹店里临时接到一笔葛根的订单,库存却已见底,她立刻想到哥哥,打电话让他上山采些葛根应急,对宋顺林来说,上山采药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他扛着锄头,穿好棉衣,独自踏上山路,山里寒风凛冽,荆棘丛生,但这些都难不倒他,走到一处背阳的山坡时,他注意到一块土地略显松散,经验告诉他,这里可能藏着野生葛根。   他开始动手挖掘,锄头触及地表后很快便卡住了,他换了个角度继续刨,土越挖越深,却迟迟看不到根的尽头,当他终于露出一截完整的葛根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葛根不仅粗大得惊人,而且呈现出奇异的形态,好似一具人形,四肢轮廓分明。   宋顺林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葛根,连忙下山召集村里的几个小伙子来帮忙,几人合力,费了近四个小时,才将这株庞然大物完整挖出,它长达四米,重达二百五十斤,是村里从没人见过的巨型葛根,其形状极为特殊,像极了一个正在奔跑的人,村民们惊叹不已,有人开玩笑说这可能是“葛根精”,也有人拍照留念,纷纷称其为“葛根王”。   消息很快在镇上传开,不少人特地赶来看稀奇,村里的老人见到这葛根后,更是连连摇头,说这是老天赐的灵物,是百年难遇的异种,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一位与宋家兄妹有生意来往的药材商人闻讯而来,这人精明得很,一眼就看出这葛根不凡,开价三千元想买下,宋顺林虽不懂行情,但也感觉这价格偏低,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将情况告知妹妹。   妹妹随即赶来,与商人交涉后,最终以五千元成交,这笔钱对宋顺林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他将一部分分给了帮忙的村民,剩下的留作家用,事情本该就此告一段落,谁知几天后,村里传来消息,那位商人已将葛根以五万元的价格转手卖出,宋顺林听后颇感惊讶,没想到那根看似普通的葛根竟然能翻十倍卖出,他有些懊悔,但也安慰自己,五千元也不算吃亏,总比白挖强。   没过多久,更加令人咋舌的消息接踵而至,那根“葛根王”再次易手,这次的成交价竟高达两百万元!得知此事的宋顺林彻底震惊了,他反复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得知这并非虚传,原来,一家知名的植物饮料公司看中那株葛根独特的形状和天然的视觉冲击力,决定将其作为新品牌的视觉符号,他们认为,这种带有象征意义的自然之物可以赋予品牌故事性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   这则新闻迅速成为村里的头条话题,有人为宋顺林惋惜,说他白白错过了发财的机会;也有人调侃他“捡了金子当柴烧”,面对各种议论,宋顺林一开始确实感到懊恼,他回想起那天在山上挖掘的情形,想象着如果自己多留几天,会不会也能联系到更懂行的人,两百万对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足以让他和妹妹一生无忧,遗憾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几晚辗转难眠。   然而,情绪总会过去,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不是不努力,只是眼界和信息有限,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根本没有能力判断一个药材的市场潜力,更谈不上什么营销价值,他并不怨恨买家,反而觉得这件事让他学到了一课:世上并非只有劳动才有价值,知识、眼光、时机同样重要。   宋顺林不再纠结于错失的财富,他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田地和山林,他依然勤恳地劳作,也更加注重获取信息,每次采药回来,他会请妹妹帮忙查资料,了解行情,他相信,机会不会只来一次,只要脚踏实地,未来还会出现新的转机。   这场由一根葛根引发的“连环涨价”故事,在村中流传至今,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有人因此去山上“寻宝”,希望复制宋顺林的奇遇,但更多的人则从中悟到一个道理:世上的宝贝,不只是看得见的金银珠宝,很多时候,真正的财富藏在认知背后。   信息来源:手机央广网2016-5-5《神秘买家花200万买走“奔跑”葛根》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