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的历史定位,完全可以参考元朝。元和清两代,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都是处于一种无中华状态。 元和清在治理上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在我们感觉清朝在国家治理方面比元朝更烂,其实是因为清朝在中后期不断强化统治,成功的把自己的国祚硬生生干到了276年,再加上清末外敌入侵,就给人一种国家长期疲敝,腐朽不堪的感觉,正所谓老而不死。 而元朝在大家到达鼎盛之后,走的可谓干净利索,之后朱元璋更是延续了中华盛世,不像清朝直接掉进了半殖民地状态,这反而使得元朝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不堪。 但实际对比二者统治阶级对国家的态度,其实没有很大的区别。 元朝以宽失国,蒙古统治者不善治理国家,以暴力维持自己的统治,把国家丢给代理人去处理,只要赋税能够正常缴纳,统治者对国家和百姓根本就不关心,这在客观上给了社会一个发展的宽松环境。 清朝采取的策略其实相似,以暴力维持自己的统治,和元朝一样把国家当草场,人民当羊群,拿国家治理当放羊,只关心自己有没有肉吃,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百姓的感受,啃的地上不长草就换草场,游牧心态治国。 但清朝有一点与元朝不同的就是,清朝统治者明显是比元朝的统治者勤快的多。虽然和元朝一样只关心能收多少税,醉心于如何花天酒地,但清朝的统治者并不相信代理人。 大概是吸取了元朝以宽失国的教训,清朝统治者总喜欢亲自操刀,生怕再出一个狼崽子朱元璋,于是以以严苛的手段进行社会治理,极端警惕反抗苗头,更极端的说是强化税收治理。结果就是清朝的270年,整个社会从头到尾处于一种高压状态,税收出了各种花样,让社会失去了发展和进步的空间。 元朝在灭国之后,蒙古贵族逃回了北方草原,朱元璋写了一封劝降信,结果元顺帝回了一封信,说到“气数南迁”,有点老子玩不过你,老子回家躲着的意思。 这方面清朝统治者也是有相似的想法,这也就是清朝要搞柳条边的原因。把自己的祖宅留着,这边混不好,也准备撒丫子撤。 只不过后来东北被沙俄和日本夺了去,直接被人断了后。 说清朝烂的一塌糊涂,恐怕也不客观,毕竟130万的地图开疆在那儿挂着,将近300年,国家还没有分裂,你说他只是烂的有秩序,好像有点小看天下英雄的意思。 不过就清朝这种治国理念,国家后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纯属正常。根本上清朝统治者受他自己所在的历史局限性,从来没有考虑过有一天中华可能落后于世界。 今天就连小学生都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但这个教训实际上是清朝带给我们的。如果把时间倒推300年,从满清统治者的角度看问题,只要能把国家放进一个冷藏柜,永远维持一个高压有序的统治状态,那么国家的统治就不会受到威胁,因为中华国力冠绝天下,只要自己不乱掉,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威胁到中华。 清朝最大的问题,就是让整个国家的发展止步于此,使得西方世界在5000年来,第一次有机会挑战东方的权威,于是强盗破门而入了。 肉烂在锅里还勉强忍受,他被人把咱家锅都端走了!
皇太极得知明将洪承畴喜欢女人,就派孝庄去劝降。孝庄说洪承畴是忠肝义胆之人,洪承畴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