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了!”广东揭阳,7旬老人骑电动车不小心睡着,撞上了停在路边的电动车,还把人家的车给撞坏了,老人的锁骨等地方多处骨折,六根肋骨也断裂了,本应该是老人赔偿人家车子的,岂料,对方车主竟主动给予了2000块人道主义赔偿!网友:这世道真是变了... 2025年4月12日正午,广东揭阳的柏油马路蒸腾着热浪,73岁的陈木根骑着电动车拐出巷口,车载音箱播放着潮剧选段,却掩不住他眼皮的沉重——凌晨五点就起床打理菜摊,此刻太阳穴突突直跳。 路过榕华大道时,车头突然往左偏移,前轮在路面划出第一道歪斜的S型痕迹。 电动车以20码的速度继续滑行,陈木根的下巴磕在车把上,墨镜滑到鼻尖。 当车辆第二次摆向右侧时,他的右肩撞上了停在非机动车道的白色电动车。 金属碰撞声中,老人连人带车摔进绿化带,车篮里的塑料水壶滚出十米开外,壶盖还冒着早晨泡的乌龙茶热气。 车主林晓珊听见声响时,正在便利店挑选防晒霜,跑出来就看见老人趴在地上,电动车压着他的右腿,白色电动车的后视镜已断裂,外壳刮出两道深痕。 "阿伯,能说话吗?"她蹲下身,发现老人左手撑地的姿势异常,锁骨处的凸起明显变形。 120的鸣笛声响彻街区时,林晓珊翻出手机里的停车记录:违停时间13:15,比规定时段早了40分钟。 交警现场勘测时,她主动出示了行车记录仪视频:"老人骑车时一直在点头,应该是睡着了。" 当得知老人需要手术,锁骨钢板和肋骨固定器预计花费3万元,这个在服装店打工的单亲妈妈沉默了片刻,从帆布包里掏出皱巴巴的存折。 普宁市人民医院的病房里,陈木根的儿子陈志强盯着住院清单,手指划过"肋骨骨折6处"的诊断。 父亲床头的搪瓷缸上,还印着他年轻时在农机厂的logo。 "阿强,别找人家麻烦,"老人吊着胳膊勉强支起身子,"是我自己犯困,怪不了别人。" 交警的责任认定书印证了老人的话:陈木根因疲劳驾驶负主要责任,林晓珊违停负次要责任。 但让陈家意外的是,林晓珊带着2000元现金来了:"阿伯住院要用钱,这是我的心意。" 陈志强推辞时,看见她手机壳里塞着女儿的照片——和父亲床头的全家福里,自己小时候的模样竟有些相似。 这件事在揭阳本地论坛引发热议,网友"榕城老炮"翻出监控截图:老人摔倒时,白色电动车恰好挡住了逆向而来的摩托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违停有错,但救了老人一命。"这样的声音逐渐盖过"该不该赔偿"的争论。 同类事件的对比更显温暖,2024年汕头,中学生骑车撞坏宝马车,车主见孩子吓哭反而安慰"没事";2023年佛山,外卖员撞翻孕妇,后者主动放弃赔偿还垫付医疗费。 社会学家指出,这类"反常规"赔偿折射出基层社会的互助传统:在责任划分之外,普通人更愿意用善意填补法律的冰冷刻度。 陈木根出院那天,林晓珊送来了修好的电动车,后视镜绑着红丝带。 老人往她手里塞了袋潮州柑:"自家树上结的,甜。"阳光穿过医院走廊的玻璃,照见两人身后的责任认定书——主责与次责的黑字下方,是两行用铅笔写的备注:"伤者已获人道主义补偿""双方达成和解"。 这场意外最终成为城市文明的微缩样本,当老人的S型车辙与车主的违停线在路面交汇,碰撞出的不是推诿指责,而是超越权责的温情。 法律的标尺丈量过错,却丈量不出人心的温度。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当我们为生活奔波时,或许都需要这样的善意——它让事故现场的裂痕,变成了连接陌生人的桥梁。 正如林晓珊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看见老人躺在地上,我就想起自己的父亲。有些事,比分清对错更重要。" 当陈木根再次骑上电动车,车篮里多了个便携式折叠凳——那是儿子特意买的,提醒他累了就停下歇歇。 后视镜里的城市街景依旧繁忙,但那道曾经危险的S型车辙,此刻却像一条温暖的曲线,蜿蜒在法治与人心的交界处,见证着这个时代未被磨灭的善意微光。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 大象新闻《老人骑车睡着撞车 对方主动补偿》
5月7日,张纪中开车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撞上了别人的车,下车后他对车主说:“我先送
【1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