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帮就不是中国人?韩红的话再次应验,中国一男子在巴基斯坦被围堵要钱,因自己是中国人被拒入住,很多有手有脚的年轻人,不自食其力躺着等他给礼物,到底是谁给他们养成的这种习惯? 要说那个环球旅行博主“老莫”在巴基斯坦的遭遇,可真叫人哭笑不得。 他刚走到巴基斯坦,一群当地孩童就像潮水般围了上来,把他堵得严严实实,手上还一个劲儿地朝他比划,伸手就索要钱财和物资。 在这之前,老莫在巴基斯坦的经历也不咋愉快,10公里的出租车费,从正常的900卢比硬生生被哄抬到4000卢比;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帮助可不少,修公路、建电站、搭医院,这些援手的初心就是盼着巴基斯坦能越来越好,把两国的“铁哥们”情谊再加固加固。 可日子一长,事情就慢慢变了样。有些巴基斯坦商家瞅见中国游客,眼睛都发亮,把人家当成行走的钱包,变着法儿地抬高物价、坑蒙拐骗。路边的乞讨者更是直接。 只要看见中国人,就认定对方该给自己钱,好像这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儿。这就跟你天天给邻居送吃的,哪天忘了送,人家反而怪你不地道,完全把好心当成了理所当然。 从巴基斯坦自身的情况来看,根据伊斯兰堡发展研究所2024年度报告,巴基斯坦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比达38%,青年失业率攀升至29%,在开伯尔-普什图省,日均生活费不足1.9美元的家庭超过400万户。 这么高的贫困率和失业率,让不少人生活艰难,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经常来援助的中国人,就容易产生依赖心理,想着从中国人这儿得到点帮助,改善一下生活。 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和一些游客或者爱心人士的行为有关。有些人到了巴基斯坦,出于同情心,或者单纯想拍个视频发网上,就在当地随便给点钱、送点东西。 这种“打卡式慈善”,看似是好心,实际上却传递了一个不太好的信号:只要见到中国人,伸手就能拿到好处。 久而久之,一些当地小孩觉得要钱比上学容易,年轻力壮的人也懒得去找工作,都等着别人来送东西,这不仅养成了“懒汉”,还破坏了当地原本靠自己努力奋斗的风气。 要说韩红做慈善,那讲究可大了去了!她一直坚持“救急不救穷”的法子,啥意思呢?就像看到谁家突然遭了灾,房子塌了、人受伤了,她二话不说带着物资就冲上去。但要是碰上那种成天躺平,等着别人喂饭的,她可不惯着。 帮助别人是好事,但得讲究方法。像中国在巴基斯坦开展的那些大项目,修路、建电站,这些都是从根子上帮助巴基斯坦发展,创造大量工作岗位,让当地人有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帮助。 而对于那些无理要求,咱可不能惯着,我们要继续和巴基斯坦保持友好关系,通过正确的方式提供帮助;但也得让他们明白,帮助不是理所当然,双方的友好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
不帮就不是中国人?韩红的话再次应验,中国一男子在巴基斯坦被围堵要钱,因自己是中国
青黛灵韵
2025-05-07 18:31: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