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震来临时,何亚军和同学正在上课,忽然感到一阵晕眩和剧

成双影夜色 2025-05-06 18:17:34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震来临时,何亚军和同学正在上课,忽然感到一阵晕眩和剧烈震动。来不及反应,教室垮塌。她和同学们被压在了倒塌的房屋内。幸运的是,她和女同学牛钰背对着背,在一块预制板下的空隙里活了下来。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地震突袭北川,何亚军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地面一阵晕眩,剧烈震动接踵而至,教室瞬间垮塌,她和同学们被埋在废墟下。黑暗中,她和女同学牛钰背靠背挤在一块预制板下的空隙里,幸运地活了下来。三天三夜,生死未卜,她们如何坚持?救援的脚步何时到来?这个故事不仅关于求生,更藏着人性中最动人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里氏8.0级的汶川地震震撼四川,北川县成了重灾区。何亚军,当时11岁,是北川曲山镇小学的一名学生。那天她和同学们正埋头听课,突然地动山摇,桌椅晃动,来不及反应,教室的墙裂了,天花板塌了,尘土和碎石把一切淹没。她本能地缩到课桌下,但坍塌太快,她和同学们被困在了废墟里。侥幸的是,她和牛钰被一块倾斜的预制板护住,背靠背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保住了性命。那一刻,周围漆黑一片,空气里满是灰尘,远处还有微弱的哭声和余震的动静。 被困在废墟下,何亚军和牛钰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空间小到动不了,腿被压伤,饿得发慌,渴得嗓子冒烟,恐惧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折磨她们。第二天早上,她们昏睡过去,醒来时发现旁边一个同学已经没了气息。这让何亚军吓得手都缩了回来,但牛钰虽然虚弱,却坚定地安慰她,让她别怕,要撑下去。这句话就像火种,点燃了她们求生的意志。 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们靠着彼此鼓励熬过绝望。聊家人,聊梦想,这些简单的话成了她们对抗恐惧的武器。何亚军说想去上海看高楼,牛钰提到喜欢音乐,想学钢琴。这些小愿望让她们有了盼头。到了第三天,5月14日,救援队终于用生命探测仪找到她们。预制板被掀开时,她们已经被埋了快72小时。牛钰腿被压得动不了,手也受伤,连水都接不住。何亚军爬起来,接过救援人员递来的水瓶,一手托着牛钰的头,一手喂她喝水。那50个小时的救援过程中,她喂了牛钰120多次水,用自己的坚持守护着朋友。 救援队把何亚军和牛钰从废墟里救出来后,马上送到了绵阳中心医院。何亚军的腿伤得很重,得做几次手术。住院时,她剃了头,躺在病床上,手里攥着一张写着“坚强”的画,还能挤出笑容。她爸一直守在旁边,日夜照顾她。以前父女俩话不多,这次灾难却让他们更亲近了。她爸变得温柔,常常陪她聊天,说些家常话,像是朋友一样。 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关心她们。有人送吃的、玩的,还有两位重庆的婆婆特别热心,寄来学习用品,还带何亚军去重庆玩。十年过去了,她们还保持联系。何亚军挺感慨,说这份缘分她特别珍惜,不会忘。2010年,她还参加了“抗震救灾小英雄游世博”活动,第一次去了上海。那次经历让她眼界大开,也坚定了她走出北川、追梦的念头。 恢复了几年后,2016年,何亚军考上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在学校里,她不再是那个内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爱交朋友,还参加演出,成绩也好,拿过奖学金。她自己说,现在再提地震的事,感觉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不像以前一说就哭。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能走出阴影,活得更有底气。 大学期间,她和牛钰还保持着联系,俩人互相鼓励,友情比以前更深。她爸的陪伴也让她特别踏实,父女俩经常坐一块儿聊生活,像朋友似的。她觉得自己挺幸运,灾难没打垮她,反而让她更懂得感恩。 大学毕业后,何亚军打算留在上海考研。她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让自己更勇敢。她还想着以后能回报社会,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的经历不是传奇那么夸张,但特别真实。从废墟里爬出来,到站上更大的舞台,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生活再难,也有希望。牛钰也一样,她们俩的友情和坚持,是这场灾难留下的温暖痕迹。 何亚军和牛钰的故事让人感慨,72小时的废墟求生,靠的是勇气和彼此的支撑。从北川到上海,她们用行动证明了希望的力量。你觉得她们最打动人的是什么?关于地震后的救援、心理重建或者教育,你有啥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块儿探讨怎么把正能量传得更远!

0 阅读:17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