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发明微积分?古腾堡搞出活字印刷?帕斯卡提出三角形排列法?这些听着挺牛的技术,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5-06 14:05:40

牛顿发明微积分?古腾堡搞出活字印刷?帕斯卡提出三角形排列法?这些听着挺牛的技术,其实咱们中国祖先早干出来了,只是传出去的时候,被西方挂了名,变成“他们的发明”。 汉朝《九章算术》里的“盈不足术”,能解决加了不够、减了又多的问题,这个算法被13世纪的意大利人斐波那契拿去用了,他自己说是从契丹人那儿学的。 负数呢,战国时期《法经》早就有了描述,可欧洲人一直到16世纪才开始勉强接受负数,之前觉得是“虚假”的数字,没人当回事。 南宋的秦九韶搞出“大衍求一术”,能解一次同余式问题,比欧洲早五百年。 元代朱世杰的“四元术”能处理多元高次方程,领先法国人别朱四百多年,明代王文素写的《算学宝鉴》里已经提出导数概念,比牛顿还早140年。 再说几何。战国时期的《墨经》已经定义了点、线、面、圆,跟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相比,一点不差。 北宋贾宪提出“贾宪三角”,现在很多人叫“帕斯卡三角”,其实比帕斯卡早了六百年。 造纸术也是一回事。蔡伦改良纸张后,这技术从中亚传到阿拉伯,最后传到欧洲,欧洲原来用羊皮纸,一本书得杀几只羊,成本高得离谱。 纸传过去后才出现了书籍普及。印刷术也是,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后来被阿拉伯带去西方。 14世纪,德国古腾堡搞出金属活字,结果成了“印刷术之父”,没几个人提毕昇。 火药最早是中国人炼丹时无意中发现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代。 蒙古西征带着火药传入中东和欧洲,欧洲人很快用它造出火枪和大炮,指南针原本是中国航海工具,宋代人就用它出海了。 技术经过阿拉伯传到西方,才有了大航海时代,但西方人常说这些是“他们改良的”,很少提来源。 瓷器和蚕丝的故事更夸张。 公元六世纪,拜占庭派了两个传教士,打扮成和尚混进中国,偷偷把蚕卵和养蚕技术带回去,欧洲从此有了丝绸。 十八世纪,法国传教士殷弘绪伪装成“研究者”,混进景德镇学烧瓷,偷走了配方,后来欧洲人仿瓷成功,中国瓷器出口被冲击得厉害。 十九世纪,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化妆成中国人,混入茶叶产地,他不光带走了茶树种子,还带走制茶工艺。 他把这些带去印度,种出了阿萨姆红茶,没几年,全球茶叶市场就被英国人控制了。 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就用铁犁,一头牛就能耕地,可欧洲直到17世纪才掌握生铁铸造,做出的犁笨重,得八头牛拉才行,效率低下,工业革命后才慢慢改进。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也领先不少。东汉张衡造了“浑天仪”,还能模拟天体运转,他还提出地球是球形。 元代郭守敬编《授时历》,测出的回归年是365.2425日,跟现代标准一模一样,比西方的格里高利历早了三百年。 南宋杨忠辅也单独算出了这个数字,误差极小,但都没进入西方的天文学史。 中医方面更早一步,中国古人靠望闻问切,构建了气血运行体系。 明代时,人痘接种法就已经普及,农村老百姓都知道怎么预防天花,清初传教士把这技术带去欧洲,后来西方才有了疫苗意识,可现在,一些外国机构反而把中医技术申请成自己的专利。 比如日本申请了“针灸疗法”专利,美国公司注册了“绿茶抗氧化技术”,有外国公司甚至试图把“青蒿素”申请为他们的发明。 这些传统中国技术,摇身一变变成了别人家的“创新”。 那为什么老是我们发明,他们冠名?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是个关键点。 利玛窦、汤若望这些人带走了大批中国科技资料,他们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对西方启蒙运动影响巨大,可当这些知识回到欧洲,原作者的名字大多被抹去了。 还有个重要原因:制度不同,中国古代重科举、轻技艺,搞八股能当官,搞发明没人搭理。 欧洲搞专利制度,发明能赚钱,技术人才地位高,再加上资本主义推动,技术传播比我们快得多。 话语权也很关键。欧洲人编了个“古希腊源头”的故事,说一切科学都起源于希腊。 中国、阿拉伯的成果被他们写书时省略了,比如“祖暅原理”,是积分思想的鼻祖,但欧洲数学史里提得很少,转而强调卡瓦列里。 今天我们还在吃这个亏,中国传统技术常常被注册成外国专利。 中药配方、茶叶工艺、丝绸发酵都被拿去注册,这不是技术不行,是我们不重视,既要保护新技术,也要为老祖宗的发明正名。 李约瑟说得没错,科学没有国界,但成果有出处,没有制度保障,再厉害的发明也容易变成别人的嫁衣。

0 阅读:47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