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经人介绍,昔阳县大寨村妇女宋玉林成为了陈永贵的第二任妻子,从1966年成亲到1986年陈永贵病逝,两人在一起生活长达20年之久。 宋玉林嫁进陈家时,陈永贵已经是大寨村响当当的人物,领着乡亲们开山造田,把个穷山沟变成了全国闻名的模范村。可回到家里,他还是那个总沾着泥土的庄稼汉。
宋玉林记得新婚那晚,陈永贵挠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家里没啥像样的摆设,委屈你了。”她看着土炕上叠得整整齐齐的补丁被褥,笑着往灶膛里添了把柴:“只要日子有盼头,比啥都强。” 往后的日子里,宋玉林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天不亮就起床,给陈永贵烙上几个掺着玉米面的饼子,再灌上一壶热水——他这一出去,就得在地里忙活一整天。
大寨的梯田上,总能看见陈永贵挽着裤腿,和乡亲们一起挥汗如雨,宋玉林就带着几个妇女,挑着绿豆汤和咸菜,踩着露水送到地头。
有人打趣说:“永贵书记有福气,娶了个贤内助。”陈永贵嘿嘿一笑,往宋玉林手里塞了个刚掰的玉米:“她比我还能吃苦。” 那些年,大寨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宋玉林跟着陈永贵,接待过一拨又一拨客人。她不懂啥大道理,就用最朴实的方式待人——把自家腌的酸菜拿出来,烧上一大锅小米粥,热乎的饭菜往桌上一端,再不善言辞的人也能唠开了。
有次北京来了领导,宋玉林紧张得直搓手,还是陈永贵悄悄捏了捏她的手:“就当是自家亲戚来串门。” 到了晚上,陈永贵常常坐在炕头,就着煤油灯看文件,一坐就是大半夜。宋玉林怕他饿着,把白天剩下的饼子熥得金黄,又泡上一碗浓茶。她不识字,帮不上丈夫工作上的忙,就默默守在旁边,时不时往灯盏里添点油。
陈永贵偶尔抬头看她一眼,眼神里满是愧疚:“又连累你熬夜。”她却把被子往他身上掖了掖:“你操心大寨的事,比我累多了。” 1986年,陈永贵病重住院,宋玉林日夜守在床边。曾经硬朗的汉子,如今瘦得脱了形,她强忍着眼泪,变着法儿给他熬粥炖汤。陈永贵攥着她的手,气若游丝:“这辈子,没让你享过福……”话没说完,宋玉林赶紧捂住他的嘴:“说啥傻话,能和你过这几十年,我知足。” 陈永贵走后,宋玉林回到大寨,还是住在那间老屋里。院子里的枣树依旧年年结果,她会把枣子晒干,分给村里的孩子们。有人劝她搬到城里和孩子们一起住,她摇摇头:“我哪儿也不去,这儿有他留下的脚印,我守着,心里踏实。”
这一守,就是许多年,直到白发爬满双鬓,她依然能清晰地记起,那个总在晨光里扛着锄头出门的身影,和他说过的每一句暖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