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冬天,红四方面军刚打完一仗,还没喘口气,徐向前就把王宏坤叫来,说:你带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5-05 15:56:56

1933年冬天,红四方面军刚打完一仗,还没喘口气,徐向前就把王宏坤叫来,说:你带兵有一套,红四军缺军长,这个担子你挑得起。 王宏坤愣住了,他没念过书,连名字都写不好,才当了两年师长,真没想到还能带一个军,这时候离他加入红军不过四年。 王宏坤出生在湖北麻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小时候给地主放牛、扛活,从没进过学堂,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盲。 1927年,他被堂哥王树声拉去参加黄麻起义,起义失败后被迫逃进了桂系军阀的队伍。 军阀兵痞气重,天天欺负新兵,他实在受不了,一天夜里摸黑逃走,翻山越岭几百里,回了红军老区。 他打听堂哥的下落,一路打听一路走,到了红军地盘,却被当成奸细抓了,他身上穿得破破烂烂,偏偏揣着几块银元,还说是来找亲戚的。 警卫队不信,把他捆了个结实,多亏王树声认出来,把他救了出来,王宏坤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想扮暴发户引起注意,没想到真被当坏人了。 部队给他安排到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战士,头一次上战场,敌人追得紧,他主动请缨殿后,掩护部队撤退。 枪林弹雨里,他一边打,一边背着负伤战友突围,腿上中了一枪也不撒手,这一仗下来,部队对他刮目相看,没多久,他当了班长,又升排长。 1930年,红军重建,王宏坤升任红十师第二十八团第一营副营长。 他带兵打仗一股狠劲,冲锋从不躲,士兵信服他,打硬仗都抢着跟着他走。 苏家埠战役那年,他带人强攻敌人阵地,打了整整两天两夜,敌人援军刚赶来,他反手来个围点打援,把三个旅围个正着,连旅长王藩庆和刘玉林都成了俘虏,战后他被提拔当了师长。 升任师长后,他还是跟战士一个样,吃饭睡觉都不特殊,行军打仗他骑马,但只要过河、爬山,全是自己走。 他不识字,作战命令都是听参谋讲,他听得特别认真,听完马上安排,打得干脆利落,久而久之,部队里没人说他是文盲,都说他有脑子会打仗。 1933年红四方面军扩编,徐向前点将时,第一个就想到了王宏坤,说他打仗又狠又稳,不怕死也不胡来,是个打硬仗的好苗子。 他就这样成了红四军军长,带着上万人转战川陕。 可他心里一直明白,自己文化底子太薄,每次开会记不下笔记,读文件也得靠人念。 他一心想补课。长征快出草地时,他专门跟朱德提了个请求,说能不能安排自己去红军大学。 他说:“老总,我打仗还行,就是不会写字,说出去也不光彩。”朱德答应了。 后来到了延安,他又写信给毛主席,请求去抗大或者中央党校上学。 毛主席给他写了封推荐信,说他作战有功,人也肯学,是干部里的好苗子,可他那会儿还在前线,学校也暂时没他的位置。 抗战爆发后,他调去八路军385旅当旅长,这时候的仗比以前更复杂,情报、兵站、后勤一大堆事。 开会一堆文件,他一个字都不认,全靠秘书读,他觉得自己拖了全旅后腿,主动写信请组织考虑,把他调下来读书。 组织不同意,说:“你打仗有办法,咱现在缺的就是你这样敢打会打的。”他没办法,只能继续边学边干。 为了学字,他每天晚上抓紧时间练字,秘书讲完文件,他自己再复述一遍,一遍不行两遍,逼着自己记。 他还学算术,学地图,学得最慢但最刻苦,久而久之,他能自己读文件、记笔记,虽然还不快,但能应付了。 解放后,中央让他进军政大学进修,他一口答应,别人都说当上将军了还去上学,他说:“我当年吃过文盲的苦,不能再犯同样的错。” 1950年,毛主席亲自点名让他当海军副司令员。那时候他对海军一窍不通,干脆又去上了两年海军学校,边学边干。 上任后他不摆架子,天天跑码头,跟兵一起钻技术、学航图。 他一辈子没摆过将军的谱,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还是那个从放牛娃一路打上来的老兵,吃饭喝酒都用搪瓷缸,出门不带警卫。 他说:“我这条命是战场捡的,打了一辈子仗,就是想把兵带好。” 他的事迹在老部队口口相传,说的是个文盲打成了将军,还能教人念书、认图、打仗,没几个人能做到。 参考资料: 《王宏坤将军传》,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