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东大会:智慧的传承与投资的洞察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向来是全球投资者瞩目的焦点。这位年逾九旬的“奥马哈先知”,再次在会上分享了他对诸多经济、投资问题的深刻见解,其观点犹如明灯,照亮着投资者前行的道路。 贸易:摒弃对抗,拥抱合作 在贸易问题上,巴菲特秉持着“别拿贸易当武器,合作才能共赢”的理念。他指出,做生意的本质是你情我愿的交易,而不是通过加税等手段来搞对抗。贸易对抗不仅会损害双方的经济利益,还会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只有各国之间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紧密相连,任何一方的受损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现金储备:宁缺毋滥,静待良机 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3477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现金储备,巴菲特直言“好交易不会天天有”,宁可少投也不乱投。这种谨慎的投资态度,体现了他对投资机会的严格筛选。在他看来,投资就像狩猎,只有耐心等待,才能捕捉到真正有价值的猎物。盲目投资不仅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还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即使手握巨额现金,巴菲特也不会轻易出手,而是等待那些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出现。 日本投资:长期看好,锁定未来 巴菲特对日本五大商社(三菱、三井等)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经营优秀且估值低。他不仅投入了200亿美元进行投资,还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计划长期持有这些股票。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更是表示“希望永远不卖”,显示出对日本市场的坚定信心。日本企业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稳健的经营风格和创新能力,吸引了巴菲特的目光。他认为,日本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长期投资日本五大商社,伯克希尔有望获得稳定的回报。 AI:理性看待,谨慎布局 面对AI这一颠覆性工具,巴菲特承认它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存在”,但他也坦言自己“不懂技术”,已授权保险负责人贾恩主导研究。伯克希尔对AI投资保持观望态度,避免盲目跟风。巴菲特深知,AI虽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不了解技术的情况下贸然投资,很可能成为“韭菜”。因此,他选择先观察市场的发展,等待技术成熟和商业模式清晰后,再考虑是否布局。 接班人:稳健传承,延续辉煌 94岁的巴菲特宣布年底卸任CEO,由非保险业务负责人阿贝尔接任。巴菲特对阿贝尔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稳得一批,跟着我60年没学坏”。两人强调伯克希尔将继续坚持“不追热点、不碰垃圾债、不搞短期主义”的投资风格。阿贝尔的接任,意味着伯克希尔的投资哲学将得到延续。他将继续带领伯克希尔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进行投资。 美国经济:短期波动,长期向好 巴菲特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美国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二战等重大危机都没有被打趴下,现在的一些困难只是短期波动。然而,他也警告了财政赤字和美元贬值的风险,称“印钞机不能一直开”。虽然美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但长期的财政赤字和货币宽松政策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美国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美元的价值。 房地产 vs 股票:股票投资,轻松之选 巴菲特吐槽房地产交易“又费时间又费人”,认为股市的流动性更好,机会更多。他建议投资者“远离复杂谈判,买股票躺平更香”。在他看来,股票投资相对更加简单和便捷,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优质公司的股票,分享企业的成长和盈利。而房地产交易则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地理位置、市场行情、装修等,交易成本和风险也相对较高。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传家宝般的智慧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可以总结为长期主义、安全边际、逆向思维和团队传承。他坚信,好公司要拿住别动,10年都算短期;宁可错过,也不买贵;别人恐慌我贪婪,不做接盘侠;团队传承,风格不变。这些投资哲学不仅是他一生投资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留给投资者的宝贵财富。 巴菲特曾说:“我这一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永远相信美国。”他对美国经济的信心,贯穿了他的投资生涯。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智慧,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无论是在贸易、投资还是其他领域,我们都应该秉持理性、稳健的态度,寻找那些具有长期价值的机会,实现自己的财富增长和人生价值。
巴菲特在2025年股东大会上再次回应伯克希尔哈撒韦巨额现金储备问题,截至一季度末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