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说安史之乱后都是靠郭子仪的中兴才恢复了唐室的,实际上当时的李光弼功劳可能是

醉蝶阅览生活 2025-05-03 18:17:48

历史上说安史之乱后都是靠郭子仪的中兴才恢复了唐室的,实际上当时的李光弼功劳可能是最大的,只不过李光弼挂得早,唐朝中晚期最大的问题是朝政败坏,内斗不止,归根结底还是皇帝的问题,后期守成的皇帝出生在优渥的环境下,很难能够做到真正的掌握社会的矛盾和人性人心,不似太宗李世民那样从腥风血雨中成长出来,天赋异禀且对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人心都理解审核,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所以其实,唐朝自从李世民之后,就开始朝政败坏了,唐高宗时期利用武则天打压长孙无忌这一派势力,武则天则利用酷吏打压反对势力,各种奸臣当道,唐玄宗能上位除了他个人能力优秀之外,还有各种阴差阳错,前期的明主,后期的任用奸臣,姑息盘镇,所以后面出现了安史之乱就不足为奇了。 在唐中期,有一个人是真的传奇,可以说是历代帝王之师的典范,那就是李泌,李泌历经4代(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都能都得到重用,屡次被贬都能再次被召回,简直是个奇迹。其在前期平定安史之乱,后期削弱吐蕃联盟之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最令人深刻的时候他在唐德宗时期给皇帝的劝诫的说辞,完全是一副站在皇帝的立场思考问题最后达到他劝诫的目的,比如说唐德宗一开始是坚决不同意跟回鹘联盟抗击吐蕃的,因为回鹘的可汗前期羞辱了他,他直接说:跟回鹘联盟是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答应的事情,但是李泌没有直接说跟回鹘联盟的好处和坏处,而是站在李适的角度分析他的内心,他应该憎恨的是前任可汗而不是这一任等等是前任侮辱了你而不是这一任,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不自疲倦连续劝解十几次,要知道十几次劝诫说明每次劝诫都没有让李适感到反感不快,才能够一次又一次的让他继续劝诫,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这说明他是非常深入的了解对方的内心想法和心结才能做到这点的,最后李适答应了跟回鹘联盟,从而实现了瓦解吐蕃的开端。 而唐德宗晚年时期多疑,甚至怀疑起来了自己的儿子,差点儿要废了太子,搁一般人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敢去掺和更何况去劝诫,而且劝诫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效果,但是李泌却敢于劝诫,而且不是抬着棺材进去劝诫,他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完全一副《触龙说赵太后》翻版的模样,说我拿我身家性命来打赌,皇帝问他:不怕死吗?他说:怕死啊,但是更怕后面皇帝您将来后悔杀了自己的儿子了拿老臣试问,要杀了我的儿子啊,所以才要来跟您说这个事情啊。最后李适答应他过一个晚上再考虑,果然一个晚上之后就想通了,后来带着太子来给李泌拜谢,李泌乘机提出来要退休了,说为了这件事情我这把老骨头已经殚精竭虑了天天没睡好,实在是身体不允许做不下去了,当然皇帝肯定没有答应他。 李泌之所以让人赞叹的地方你会感觉得到他是完全没有什么私心,也没有什么必须要留下“忠臣”的美名之类的执念,他是纯粹的为了天下做事情,而且做事情从来都是从“天道”出发,从对方角度出发,但是最后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人,做完后就是埋身功与名,事了拂衣去。其实同时期的陆贽也是个贤臣,奏折里面基本上都是非常好的治国安邦的策略,但是很多的奏折都会让李适感觉到为难,他的策略其实都是从天下从百姓出发,而忽略了皇帝也是个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而不是个治国安邦的机器人,所以就会出现很多长篇大段的策略很好但是李适不会采用。 李泌看起来真的似乎是一个跳出三界的先人,唐代宗跟他同床共枕,但是元载嫉妒他,唐代宗说为了保护他让他去江西吉安避让一下元载的气势,他就去了,这一去就是八年,他也是乐得自在,安心云游山水间,收集历朝历代的书集。 可以说,唐朝中期最厉害的政治家其实就是李泌,是他确立了结束安史之乱的策略,是他促成了“贞元之盟”,是他保全了德宗时期的武将功臣李晟、马隧,维护了两任太子,其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循循善诱的规戒之道简直是帝王师的典范。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醉蝶阅览生活

醉蝶阅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