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25日,隆化,巨响之后,董存瑞烈士没有留下遗体。爆炸后的现场,只找

陌上伊人笑 2025-05-02 17:19:12

1948年5月25日,隆化,巨响之后,董存瑞烈士没有留下遗体。爆炸后的现场,只找到烈士的一只鞋。在董存瑞烈士墓的墓碑后面,有一扇小铁门,推开门,正中央放着一口四尺长的棺材,上面贴着董存瑞的画像,棺材里面放着一个木牌,用朱砂写了九个字:“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所幸到1975年,发现了董存瑞赠送给战友的照片,我们才看到了烈士的真容。 1948年,东北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刻。 隆化县成为了解放军面临的重要战斗目标。 为了夺取隆化,必须先攻占位于该县的隆化中学,并摧毁周围一系列敌军设防的碉堡。 这些碉堡在敌军的严密防守下,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 解放军十一纵队的战士们先后摧毁了敌人的多个炮楼和碉堡。 然而,敌人布设在隆化中学附近的一个桥型碉堡依然难以突破。 敌军的火力从桥型碉堡中猛烈喷射出来,阻碍了部队的推进,甚至导致已经进入城中的解放军部队陷入了困境。 董存瑞对身边的战友郅顺义说道:“你掩护我,我去炸掉它!” 他迅速爬起,冲向桥型碉堡。 在那里,他发现桥型碉堡离地面有一米多高,四周墙壁光滑,无法直接将炸药放置在地面上。 桥上方平坦的泥板上,无法为炸药包提供支撑。 在寻找合适位置的同时,解放军的总攻已经开始,敌人隐藏的机枪再次猛烈扫射。 时间紧迫,董存瑞没有再犹豫。他决定将自己的身体作为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将其紧贴在桥型碉堡的墙面上,右手猛地拉动导火索。 就在炸药包引爆的瞬间,火光冲天。 郅顺义亲眼目睹了这一刻。 然而,爆炸发生的瞬间,董存瑞并未像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喊出战斗口号。 他大声喊道卧倒。 对身边战友安全的考虑,而非任何激昂的号召。 关于董存瑞临终时的喊声,社会上曾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1948年,东北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将军的秘书齐速在报道中并未提到董存瑞的最后喊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董存瑞》的制作团队根据创作需要,赋予了董存瑞一段英雄化的台词。 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 1941年,羊庚玺与哥哥在上海地毯厂的苦工生涯因企业倒闭戛然而止,二人被迫返乡。 哥哥因劳累过度、长期疾病缠身,不久离世。 至此,这个原本因贫困而支离破碎的家庭只剩下羊庚玺一人。 黄桥战役的胜利推动了泰兴一带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羊庚玺投身革命,加入五官乡的基干民兵队。 他行动敏捷,作战机警,多次成功破坏敌人交通线,削弱日伪的后勤供给。 1944年3月,苏中新四军扩军整编,羊庚玺以民兵身份光荣入伍。 登记时名字被误写成“杨根思”。 他被编入新四军一师一旅一团三连三排九班,在苏中一带转战抗击日伪,日夜苦练技艺,尤其擅长投掷手榴弹。 年底,部队南下开展苏浙皖边区战事,组建苏浙军区,杨根思调入第四纵队十支队。 1945年,国民党顽军以大军压境。 在天目山前线,杨根思随部队奋战,夜行雨中穿插敌阵25里,手榴弹炸毁敌哨后,三次冲锋夺取阵地,又破除敌重机枪火力点,攻占小山包。 1946年,江南新四军北撤至山东,杨根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爆破尖兵。 同年,在攻打泰安战斗中,他面对敌人盘踞天主教堂的坚固火力点,手抱满载手榴弹的“背弹衣”强冲火线,一人连甩十八颗手榴弹后帮助战友突入敌巢。 头部负伤后依旧坚持战斗,在双目包扎情况下准确掷弹,炸毁敌巢。 同年10月,郭里集战斗中,杨根思使用重达24斤的拉雷炸弹,三次冲击敌碉堡,最终成功引爆炸药,将敌人堡垒炸塌。 1947年初,齐村战役中,敌军死守层层碉堡工事,杨根思连续炸毁多个碉堡。 在攻破四方碉堡时,他单人持炸药冲至门前,面对叫喊投降的敌军,果断踢门入内,用炸药压制敌人,俘虏一个排,创下个人俘敌最高纪录。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杨根思回归战斗连队。 1949年,他参加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因战功卓著晋升连长。 同年5月,他出席全国英模大会,获“一级战斗英雄”荣誉。 参考文献:[1]骆骅.实现传统与青春的碰撞 诠释穿越时空的信仰——观现代锡剧《董存瑞》有感[J].剧影月报,2025(1):58-59

0 阅读:1081

猜你喜欢

陌上伊人笑

陌上伊人笑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