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带来的最大成果并非中国取得胜利,而是美国彻底丧失了对中国的控制能力。

血色梅花玦 2025-05-02 17:17:51

中美关税大战带来的最大成果并非中国取得胜利,而是美国彻底丧失了对中国的控制能力。起初,美国妄图将对付俄罗斯的“杀手锏”用在中国身上,试图以此制服中国,但很快就惊觉,一旦真使出这招,最先倒下的不是中国,反而是自己。

中美关税大战真正发展到后期,最关键的变化并非中国在交锋中赢了多少回合,而是美国再也拿不出能够压制中国的有效手段了。

美国最初的如意算盘,是照搬对付俄罗斯的那一套策略——实施经济封锁、进行金融制裁、开展技术围堵,通过这些手段一点点消磨对手的反抗意志,最终给予致命一击,使其自行崩溃。基于这种思路,美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套办法用在中国身上也能奏效。

然而,实际操作起来,美国才发现情况与预想大相径庭。首先在关税大战方面,2018 年伊始,美国来势汹汹,对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摆出一副要让中国制造业瞬间崩溃、工厂大量倒闭、工人纷纷失业的架势。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中国咬牙挺住了压力,反倒是美国自己先尝到了苦果。物价大幅上涨,农民陷入破产困境,企业也叫苦不迭。苹果手机、耐克运动鞋、通用汽车等企业,哪一个不是依赖中国市场才能生存?特朗普原本想给中国致命一击,结果却如同打在自己膝盖上,疼得龇牙咧嘴。

更糟糕的是,美国在加征关税的同时,还推动所谓的“脱钩”。但供应链一旦调整,美国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想切断芯片供应?没问题,中国迅速推进“去美化”进程,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等企业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攻克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想要制造业回流?但美国人自己嫌弃人工成本高,又忌惮工会问题,建设一座芯片工厂,折腾三年还是一片工地。在电动车、光伏、新能源等领域,美国更是无法脱离中国,越是推进“脱钩”,就越显得自相矛盾。

此时,美国开始慌了神。原本它设想把中国变成像俄罗斯那样的资源型国家,只能依靠出口矿石等原材料维持经济。但中国与俄罗斯有着本质区别。俄罗斯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油气出口;而中国拥有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稀土资源,到下游的手机、汽车生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如果美国真的全面封杀中国,自身必将遭受重创。

在金融战领域,美元霸权虽然仍在,美国一加息,全球经济就会陷入动荡。但中国自 2015 年之后,已经吸取了教训,积累了超过 3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如果美国像对付俄罗斯那样,冻结中国资产、切断中国与 SWIFT 系统的联系,中国也不会坐以待毙,一旦抛售手中的美债,全球金融市场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美国自身。打金融战,美国没有胜算;打供应链战,美国难以承受;打技术封锁战,美国也耗不起。

就像有人形容的那样,美国原本的计划是“先慢慢消耗对手,使其麻木,然后抓住时机给予致命一击”。但没料到,中国一方面顽强抵抗,另一方面积极布局“备胎计划”,在粮食、能源、科技、军工等关键领域稳扎稳打。反观美国,在持续对抗中不断消耗自身力量,到最后连发起致命一击的能力都丧失了。

如今,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都显得底气不足。2024 年,美国又对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但执行起来有气无力,连美国媒体都担忧:“再继续加税,美国家庭首先承受不住。”汽车、电池、太阳能板等产品,如果脱离中国供应链,仅靠美国自身生产,价格将大幅上涨,普通民众甚至连电动车都买不起。贸易战从最初的“致命攻势”,演变成如今的“虚张声势”,胜负早已不言而喻。

所以说,中美关税大战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不是中国赢得了多少回合的较量,而是美国再也无法控制中国了。美国手中的牌逐一失效,它也清楚,再贸然行动只会反噬自身。这就如同两位高手对决,一方本想通过持久战拖垮对手,结果打着打着自己体力不支,而对手却越战越勇,到最后,连放手一搏的机会都没有了。

0 阅读:953

评论列表

一日不可无音乐

一日不可无音乐

1
2025-05-03 05:11

关键是美国霸王硬上弓对中国发动关税战,结果中国硬抗住不跪,美国把自己顶在杠头上,下面是即将熊熊燃烧的到期美债,没中国给梯子,以目前美国政治正确的氛围还真下不了台,我们静观其变,让关税这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猜你喜欢

血色梅花玦

血色梅花玦

我比较直,点关注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