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年冬天,多尔衮突然暴毙,尸体被草草送回京城,顺治帝一夜之间夺回权力,开始

潮咖聚星光 2025-05-02 11:48:51

1650年冬天,多尔衮突然暴毙,尸体被草草送回京城,顺治帝一夜之间夺回权力,开始清算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权臣。 如果他没死呢?如果多尔衮活到1660年,十年时间,会发生什么?一个掌握实权、不肯交权的摄政王,对一个皇帝意味着什么?对清朝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故事从他那具还没凉透的尸体说起。 当年,清军刚刚入关,局势一团乱麻,南明残余还在各地反扑,汉人对剃发令怒不可遏,满汉矛盾一触即发。 顺治才满六岁,哪里能管事?一切都是多尔衮说了算,他打南明、灭李自成、占北京,是真正开疆拓土的人。但他做得太过分了。 他下剃发令,要求汉人剃头归顺;他圈地,把大片土地划给满人;他提拔自己的心腹,把顺治身边的人边缘化。 鳌拜那时候还只是个没羽毛的小鹰,多尔衮的手下如刚林、何洛会占据了六部,他坐的轿子和皇帝一样八抬大轿,仪仗前呼后拥,旗帜高挂,就差没登基称帝了。 史书记载,《清世祖实录》中明言他权力如日中天,连范文程都私下劝他克制一点。 他嘴上答应,背地里还在扩充势力,顺治能怎么办?忍着呗。他还小,没兵没将,一切都在人家手里。 最要命的是,多尔衮不是一个糊涂人,他脑子清楚,办事狠辣,干脆利落。他真要活到1660年,皇帝恐怕永远是个摆设。 多尔衮对南明是斩草除根那一派的,他不讲什么招抚,那都是废话,他打南京、杀扬州、围福州,一路血洗到底。 《扬州十日》写的就是那场屠杀的惨状,假如他在,南方很多地方可能根本不会那么快归顺清廷,只会更加抵抗,更加仇恨。 他对蒙古也强硬,察哈尔部和他不合,他宁可打,也不愿和,他看不上那套拉拢宗教、搞联姻的办法。 顺治后来用的那些办法,在多尔衮眼里都是婆婆妈妈,他只信军队和八旗铁骑,换句话说,他的策略是靠打。 这样的人掌权十年,会是啥结果?先说顺治。 按那时候局势看,多尔衮只要再活几年,顺治迟早会被彻底架空,甚至有可能出事,皇位不保也是可能的。 满朝文武谁敢反抗?六部都在多尔衮的人手上,连皇宫里的太监都有人是他安排的。 也有种说法,多尔衮是准备称帝的,虽然史书里没写死,但《清初内政研究》提到,他晚年言行已经非常靠近皇帝标准。 有人怀疑他在等机会,比如南明灭得差不多了,他自己就有底气了,清朝可能会出现一个“多尔衮王朝”,就像魏晋之交的曹魏、司马氏一样。 如果真那样,清朝可能就分裂了,一边是顺治和皇室的宗法力量,一边是多尔衮的军政集团,内战在所难免。 八旗打八旗,中原变战场,谁得利?当然是南明残余、流寇残部、甚至周边的蒙古和朝鲜。 民间的反抗也不会少,剃发令和圈地令已经搞得人怨声载道,多尔衮在世,这些政策不可能停。 有人统计,仅江南地区因为剃发令被杀的平民就数万计,明明可以劝降,他偏要屠城。 八旗兵圈地也不是小事,顺治晚年才开始恢复民田,但如果多尔衮不死,这些地估计一辈子也回不来了。 很多汉人破产成了流民,成群结队往西逃,山西、陕西一带动乱不断,清军疲于奔命。 经济上也出问题,多尔衮重武轻农,搞得国库紧张,他又喜好铺张,府邸修得金碧辉煌。 北京人说,他的宅子比皇宫还气派,晚年宠妾无数,摆宴如流水,连王公大臣都看不惯。 顺治不是傻子,他肯定有自己的算盘。只要他熬得住,就可能找机会反扑,他身边的鳌拜、索尼,就是他在悄悄培养的势力。 他不动声色,一边扮乖孙,一边找漏洞,有史书记载,顺治常年与鳌拜夜谈政事,这不是小孩子玩耍,那是布阵。 到多尔衮晚年,他身体出问题了,打猎摔马,有说法是中风,也有人说是旧伤复发。 他的党羽开始不稳了,有人转投顺治,假如他没死,但身体垮了,顺治可能提前出手,一场宫廷政变也不是没可能。 哪怕不政变,也可能搞“清君侧”那一套,先从边缘人下手,逐个瓦解多尔衮的势力,等他病重时,一纸圣旨,就能让他连兵权都丢干净。 只是这过程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快,很可能是几年黑暗斗争,文武之间谍战一样的角力。 再说汉化这块,多尔衮虽说重用范文程,但更多是“以汉治汉”,真要让他改革,他是不愿意的。 他信满人,信八旗,汉人只是工具,他在,科举改革估计停滞,汉人大臣的空间也不大,清朝统治会更偏满人,汉族士绅心里不服,长期下去,统治根基动摇。 文化上他也压制,传说他看不惯儒学那一套,提议废除部分祭孔仪式,虽没成真,但他那种态度很说明问题。 他觉得汉文化太软,清人要硬起来,要马背上的精神,这种思维会影响整个朝廷风格。 十年后会怎样?也许他称帝,也许他被废,但不管哪种,他和顺治的关系必然破裂。 清朝的权力结构也不会像历史上那么平稳,康熙也未必有机会顺利继位,一切都会乱套。 多尔衮这一死,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一个不愿放权的摄政王,注定会和皇帝对上。 他活着,是清朝的利剑;他太强,就是皇权的心腹大患,他要是多活十年,清朝能不能走上康乾盛世,还真两说。

0 阅读:164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