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原本的计划是把中国端上餐桌,带着一帮小弟吃,可没想到自己压根没这本事。现在撑不住了,只好先拿小弟开刀,于是美国瞥向欧洲,决定把这块大肥肉吞下去。 欧洲现在的日子,看着挺风光,实际上却是被中美俄三家盯上的“肥羊”: 中国正在用新能源牌“渗透”欧洲,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的工厂年产 14GWh 电池,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辐射东欧市场。 2024 年,中国对欧电动汽车出口增长 47%,直接导致欧洲车企市值蒸发 2300 亿欧元。但欧洲人又离不开中国 —— 德国大众 70% 的电池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链。 俄罗斯则在能源战场上曲线救国,尽管欧盟对俄气实施禁运,西班牙、法国仍通过土耳其管道偷偷进口,2024 年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恢复至战前的 35%。 而且,俄油还通过印度炼油厂洗白后,以“印度制造”的名义重返欧洲市场,每桶比美国原油便宜 12 美元。 美国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则更显老辣一些,一面用《通胀削减法案》挖欧洲墙角,一面通过北约“坚定捍卫者 2024”军演展示武力 ,9 万美军在德国、波兰摆开阵势,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保护欧洲的同时,也在震慑欧洲不要不听话。 欧洲人现在面临一个灵魂拷问:是继续当美国的“提款机”,还是另寻出路?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战略自主口号喊了三年,结果空客在美国的订单增长 58%,而欧洲本土航空业却因补贴不足裁员 2.3 万人;德国副总理哈贝克的 工业回流计划”更像是笑话,西门子把高铁研发中心搬到中国,理由是欧洲市场太小。 最可悲的是欧洲民众,英国民调显示,75% 的人认为经济会继续恶化,德国《明镜》周刊的调查则发现,42% 的家庭开始减少供暖时间,当欧洲政客们还在为乌克兰入盟争吵时,普通民众已经在为每升柴油多花 0.5 欧元发愁了。 欧洲的困境本质上是二战秩序的后遗症,当美国用军事保护换取经济特权,当中国用市场优势打破技术垄断,当俄罗斯用能源武器重塑地缘格局,欧洲这个曾经的世界中心正在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但
德国媒体最近有点懵圈,看不懂中国,他们说在中国的街头采访时,发现受访的民众也普遍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