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造不出F35这样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其实说白了,垂直起降就是鸡肋,中国根本就不需要。 垂直起降技术最早能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英国的鹞式战斗机是这方面的先锋。当时,航母技术还没那么成熟,小型机场和短跑道成了作战的瓶颈。 鹞式战机靠着矢量推力发动机,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飞,解决了起降难题,特别适合岛屿作战或临时基地。 可这技术有个硬伤:为了让飞机垂直飞起来,发动机得把大部分推力用来对抗重力,油耗高得离谱,载油量和武器挂载得砍一半。 结果就是航程短、火力弱,飞一圈就得赶紧回去加油,实战中容易被对手抓住软肋。 到了今天,垂直起降的技术更复杂了,像F-35B这样的战机,集隐身、垂直起降和多任务能力于一体,确实是工程奇迹。 可这奇迹背后,代价不小。F-35B的发动机得在垂直起飞和常规飞行间切换,设计复杂,维护成本高到吓人。 更别提为了减轻重量,机体材料和结构得精打细算,稍微出点问题,修起来就是天价。更要命的是,垂直起降的模式让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速度慢、姿态固定,战场上这可是活靶子。 现代空战讲究速度、隐身和火力,垂直起降的这些短板,注定了它更适合特定场景,而不是主流选择。 那为啥有些国家还热衷这技术?说到底,还是战略需求和历史包袱。 像美国在全球部署航母和海外基地,F-35B能让两栖攻击舰当“迷你航母”使,灵活性强。英国、日本这些岛国,跑道少,垂直起降能派上用场。 可中国的情况不一样,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航空工业从追赶到并跑,战略重心是远洋作战和空域控制。歼-20的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专为高强度对抗设计,航程和火力都不打折。 而且福建舰用上了电磁弹射,比滑跃起飞效率高,舰载机能满载起飞,战斗力更强。这种技术路线,压根不需要垂直起降来凑热闹。 说到底,中国没造垂直起降战机,不是技术跟不上,而是算清了账本。战场上,性能和效率才是王道,炫技的东西,留给别人去折腾吧。
歼36突破了50吨,为啥我们要把战机造的越来越重呢?其实说白了,战机体格越大,干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