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打仗为什么总是亲征?

史蒂夫皮 2025-04-30 16:48:00

曹操不亲征。假如张郃或其他将领打赢了仗,是给曹操汇报呢,还是给汉献帝汇报。等下汉献帝今日一旨,明日一诏。慢慢朝堂上就会出现很多和曹操平起平坐的人。曹操手下顶级将才一大推 但没有韩信那样的顶级帅才,夏侯渊都是当半个韩信在用 大部分战役曹老板只能自己上了,对内战争,没有不亲征的。刘邦,刘秀,刘备,孙坚,孙策,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朱棣,努尔哈赤,皇太极。其他的皇帝真的是能力不行。

为什么自己上?别人不行啊,他们打不赢啊。要知道,曹操这个人可不是单纯为了展现个人英勇,他要的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巩固和维护。如果其他将领打胜了仗,报功的人很可能会让朝廷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这样对曹操的地位是不利的。曹操的霸业,不光靠兵力和智谋,更需要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正因为如此,曹操才不惜亲自上阵,为的是全力维护自己的“主导权”。

再看他的手下,虽然夏侯渊、张郃这些人都很能打,可他们终究无法像韩信那样单骑横扫千军。毕竟,韩信有着“兵仙”的名号,军事才能几乎无可匹敌。而曹操的部下,虽然都是精英,但缺乏一位真正的超凡指挥官。夏侯渊虽然英勇,但不能说他能像韩信一样独当一面,这也是曹操不得不亲征的原因之一。他需要在关键战役中保持主导地位,确保能够直接指挥和决策,而不是依赖别人。

回头看看当时的局势,曹操的对手们,虽然有不少强悍的对手,但他们都在以自己为核心的基础上展开行动,尤其是像刘备、孙权这些人,他们也知道,战争对于一个政治领袖而言,不仅仅是为了胜利,更多的是政治稳定。就拿刘备来说,他能用诸葛亮、关羽等将领出征,但自己却从不轻易参与前线指挥。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地位已经够稳定,不需要通过亲征来展现权威。而曹操,不得不依赖亲征来保持对整个局面的掌控,尤其是在权力结构较为复杂的情况下。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出,曹操的“亲征”不仅仅是为了打胜仗,而是要避免出现权力的真空。毕竟,战场上胜败之间,决定的往往不仅是士兵和指挥官的能力,更多的还在于背后那一层层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曹操不亲征,反而让别人有机会通过战绩获得声望,最后可能对他个人的权力构成威胁。

要说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曹操一个人的问题,很多历史上成功的帝王都有类似的情况。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人,他们的成功也并非单纯依赖智勇双全的将领,而是善于借助时势和通过维持自己的权力基础来稳固江山。而曹操的亲征,恰恰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必要选择。如果他放手让别人打,可能不只是失去金牌,而是可能失去对整个局面的控制。

更进一步来看,曹操能成功地一直占据上风,不光因为他擅长战场指挥,还因为他能把握局势中的每一个机会,做好对局势的精细判断。在当时的中原,复杂的政治局势给了曹操机会,也带来了挑战。打胜仗,当然重要,但不被外界威胁到自己的权力,才是他最需要关注的事。正因为这样,曹操才会选择亲自上阵,亲自指挥,确保自己能牢牢把握住主导权。

总结来说,曹操的亲征不仅是因为个人的英勇,也深藏着复杂的政治目的。在那个局势动荡的时代,曹操知道,只有自己亲自上阵,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对权力的掌控。而这正是他成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军事领袖之一的原因之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 阅读:4152

评论列表

苦逼孩子开始上班了

苦逼孩子开始上班了

27
2025-05-01 06:44

曹老板有能力且不放权,手下当然出不了统帅了

用户10xxx86

用户10xxx86

12
2025-05-01 07:51

比如张辽800突袭孙权80后勤人,后来被反过来救孙权的部队包围,死伤惨重,曹操不去救合肥就丢了。

我家住在松花江上 回复 用户10xxx86 05-01 22:38
我在编野史,你来讲正史,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哭笑不得]

用户10xxx86 回复 05-01 22:31
张辽无法再前进,便勒马徘徊,高声大叫挑衅,让孙权下来应战,而孙权不敢动。 过了一会儿,孙权望见张辽兵士极少,想到自己竟然被吓到,恼羞成怒,于是派士兵将张辽层层包围。 张辽左右冲击,猛然前冲,突围成功,和身边几十人脱身而出。但是也有不少人仍然被吴兵围困,他们大呼:“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张辽听到后,又折返回去,再次冲进东吴军中,带其余人突围出去。

铁马冰河

铁马冰河

1
2025-04-30 18:16

曹操用兵,仿佛孙吴,先帝每称曰能

铁马冰河 回复 05-01 19:21
吕布?白门楼!

铁马冰河 回复 05-01 19:23
关羽?丞相修书一封,东吴把首级呈上

书剑留香

书剑留香

1
2025-05-01 13:00

得了吧,曹贼之所以亲征,还不是想着人家的漂亮媳妇儿

史蒂夫皮

史蒂夫皮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